言必信,行必果
(接上期)
经典原文
子贡①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⑦矣?”子曰:“行己③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④焉。”曰:“敢问其次。”
曰:“言必信⑤,行必果⑥,硁硁⑦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论语·子路》
【注释】①子贡:端木赐,字子贡,是孔子的弟子。②士:上古时代执掌刑狱之官为士,商、西周时代为贵族中的下层,春秋时期为介于贵族与平民之间的一个特殊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后,逐渐成为知识分子的统称。③行己:立身行事。④乡党:古代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合而称乡党,泛指乡里。弟:同“悌”⑤信:守信。⑥果:有结果。一说果断。⑦硁硁:拟声词,敲击石头的声音。喻指固执于小信小义、不知通权达变之人。
【译文】子贡问道:“怎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士呢?”孔子说:“立身行事要有知耻之心,出使列国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这样的人可以称得上是士了。”子贡说:“请问次一等的呢?”孔子说:“宗族中的人称赞他孝顺父母,乡邻称赞他尊敬兄长。”子贡又问:“请问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说:“说话守信,说到一定做到,做事坚持到底、一定要有结果,固执己见的样子颇似小人愚拙,或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题解】孔子为学生子贡开列的“士”的层次有三,标准亦有三,但都强调道德修养、个人修行。对此,我们当代人也应有所借鉴,力求兼具内在的道德和外在的学识、能力。
相关链接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宪问》
【译文】君子耻于说,勤于做。
【题解】句意略同于“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使自己的言行一致。宁可少说多做,也不要言过其实。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
——《苟子·大略》
【译文】嘴上能说,行动上又能做到,这样的人是国家的珍宝;嘴上不善于说,但有实际行动,这样的人是国家的重器;嘴上讲得好,而行动上做不到,这样的人还能为国家所用;嘴上说得漂亮,而行动上却为非作歹,这种人是国家的妖孽。
【题解】为善去恶、知行合一,自古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子曰:“口惠①而实不至,怨菑②及其身。是故君子与其有诺责也,宁有已怨③。《国风》④曰:‘言笑晏晏⑤,信誓⑥旦旦⑦,不思其反⑧。反是⑨不思,亦已⑩焉哉!’”
——《礼记·表记》
【注释】①惠:恩惠。②菑:同“灾”。③已:不许。已怨:不承诺而招致的埋怨。④《国风》:《诗经》中所收地方民歌的总名。⑤晏晏:温柔,和悦。⑥信誓:诚恳的承诺。⑦旦旦:诚恳的样子。⑧反:违反。⑨是:这。⑩已:了结。
【译文】孔子说:“口头上答应给人好处实际却做不到,灾祸就会招惹上身。所以君子与其因诺言失信而受到谴责,宁可一开始就不答应而受到埋怨。《国风》中说:‘(年少时)说说笑笑无忧愁。当年许诺多诚恳,从未想过你会违反诺言。你违背这誓言不念旧情,只好跟你了结了吧!”’
【题解】嘴上说得好,实际做不到,就是不诚不信,是对他人的一种伤害。如此这般为人处世,短时间内或许可以蒙蔽一些人,但日久见人心,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因为这种人不可能有真正的朋友。
今游侠①,其行虽不轨②于正义③,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④。既已存亡死生⑤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⑥者焉。
——(西汉)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
【注释】①游侠:指那些轻生重义、勇于救人急难的人。②轨:遵循。③正义:这里指主流社会的道德准则和法律。④厄困:急难。⑤存亡死生:使亡者复存、死者复生,即起死回生之意。⑥足多:值得称赞。
【译文】当世的游侠,其行为虽然不合国家的法度.但他们说话守信用,做事很果断,答应过人家的事一定办到,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去为别人解脱危难。将别人起死回生以后,却不夸耀自己的能力,羞于吹嘘自己的恩德,这样的行为有值得称赞之处吧。
【题解】司马迁把侠的核心价值观总结为“言必信、行必果、轻生死、赴困厄、不矜能、羞伐德”,这种道德品质即使在今天也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经典小贴士
◆游侠古称豪爽,好结交,轻生重义,勇于排难解纷的人。汉代士大夫们对这些人多持否定的态度,而司马迁却为他们立传,对这些视信义为生命、弃富贵如敝屣的人们给予很高的评价和极大的同情,对迫害他们的人表示了极大愤慨,体现了作者进步的历史观。
新闻推荐
□胡曙霞兰花是一个男孩带来的。并不见花,几条细细长长的叶,稀疏、暗淡、干瘪,再加上底部粗陋暗淡的大花盆,同学们都笑了。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