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芮城永乐宫

西安晚报 2019-03-09 00:00 大字

◎连达

从解州向南翻过巍巍中条山,就来到了山水之间的古老芮城,这里背山面河,一派浩荡壮美的景色。县城所在的古魏镇北面现存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道教圣地永乐宫。古魏镇是战国时魏国故地,至今城垣遗址尚存。庞大的永乐宫却是从天而降的,永乐这个名字很明确地记载了建筑群的诞生地。

永乐镇位于县城西南部的黄河之滨,这里是八仙之一吕洞宾的家乡。八仙虽然是神话传说,但吕洞宾却是真有其人的。据记载他姓吕名喦,字洞宾,道号纯阳子,在宝历元年(825)中进士,后来厌倦世事的混乱,上山修行,遇钟离权点化,创立了道教全真派,被后人尊为吕祖,去世后就埋葬于永乐镇。在金末元初,道教全真派得到了蒙古统治者的宠信,一度得以统御全国宗教,于是开始大修宫观,永乐宫便是于元朝初年在吕祖的家乡开始兴建的,名曰“大纯阳万寿宫”,因为建于永乐镇,所以又称永乐宫。原来的规模相当庞大,修建工程也几乎相伴元朝始终。建筑等级是按照帝王宫殿的标准来设置的,仍然延续了宋金以来工整严谨的营造特点,完全不同于元代山西南部用材粗犷的建筑风格,所以至今仍能从永乐宫身上领略到彼时宫廷建筑的风采。

这些建筑里还绘制有大面积的道教壁画,相传是由著名画师襄陵人朱好古及其门人所绘,堪称是冠绝古今的巅峰之作,也是令永乐宫名扬天下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在全真教中的重要地位和近百年的大规模兴建使永乐宫在当时就已经成为名满天下的道教祖庭之一,其兴盛与奢华今人已经很难想象了。但到了近代,永乐宫失去了道教职能,被人们遗忘了,建筑也破败凋零,毁坏严重。后来村里把这些殿宇改用为学堂,可是孩子们看着满墙的神仙有点害怕,于是村人又在四壁前加砌了一堵墙把壁画遮挡起来了。这堵墙并非为了保护壁画,甚至还会造成破坏,但福祸相依这句古话在这时却得到了微妙的诠释。后来侵华日军在这里占领了7年,因此而没有发现壁画,使得这些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躲过了一劫。

新中国成立后兴建三门峡水利工程,经测算永乐宫正处于蓄水淹没区里,为了保存下这处国宝,从1959年起进行了一场历时5年的整体搬迁工程,把壁画切割成小块装箱运走,再把殿宇构架拆卸,克服了许多无法想象的困难,终于将永乐宫大部分建筑迁移到了芮城县古魏镇北边今天的位置,并恢复了建筑群原有的布局,连附属的清代吕公祠和一座孝子石牌坊也一同搬过来了。

目前的永乐宫建筑群分为东、中、西三路,东路有祖师行祠和清代孝子坊,西路为吕公祠、王母殿等附属建筑。中路最前端是清代增建的宫门。之后四座建筑全部是元代遗构,第一座是元代的宫门,修筑在一米多高的砖石台基上,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庑殿顶,檐下设单杪单下昂五铺作斗栱。明间和两次间前后开敞,两稍间修筑墙壁。在正脊下方设置与前后门相对应的隔墙和三座木板门,明间上方悬斗匾曰“无极之门”,因为从前曾经供奉有青龙白虎神像,所以也俗称为龙虎殿。这里平时供人出入,在元代时也兼有乐楼的功能。

穿过龙虎殿,长长的庭院尽头就是正殿,这是一座面阔七间,进深八椽的单檐庑殿顶巨构,下部建在两米多高的砖石平台上,前凸有长方形月台。正面明间檐下悬挂巨匾“无极之殿”。除了两尽间设墙壁外,其余皆为隔扇门,背面仅在明间开门。此殿气势恢宏、造型优美、端庄典雅、飞檐飘逸,恰到好处的弧线和比例展现出雍容华贵的气质,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因殿内供奉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和灵宝天尊而俗称三清殿,殿顶设平棊,三清塑像上方对应有三个华丽的藻井,四壁上就是著名的《朝元图》壁画,也被习惯叫作“三清殿壁画”。画里塑造有近300位人物,众多神明帝君、星宿仙官和神将仙女随侍于五帝与西王母等主尊周围,行进在去朝拜元始天尊的途中。人物的身高都在2米左右,云端之上,冠带华丽,衣袂飘举,铠甲鲜明,宛若宋元时期宫廷朝会的场面。众多人物的表情生动传神,线条如行云流水般洒脱自如,设色古雅稳重,衣饰用具极其写实,既是绝伦的绘画作品和文物,也是研究宋金元以来社会文化生活的直观依据,其中宝贵意义堪称无比深远。尤其壁画的构图、笔法、神韵和意境一直是今人学习研究的主题,也是现存元代壁画中不可逾越的一座高峰。

无极之殿后面是纯阳之殿,供奉着道教全真派的始祖吕洞宾,两殿间有与台基等高的甬道相连。此殿面阔五间,进深八椽,单檐歇山顶,在正面明间和两次间设隔扇门,后墙仅有明间开门。殿内墙上绘有精美的连环画故事,讲述吕洞宾成仙得道济世救人的事迹,名曰《纯阳帝君神游显化图》。最著名的《钟离权度吕洞宾图》隐藏在后门内的内槽墙壁上,这个位置通常很容易被人们忽略。

最后一座建筑叫重阳之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体量为四座元构中最小,内部供奉着全真教首领王重阳。原来在重阳之殿后边曾经还有一座丘祖之殿,可惜被日寇拆毁。

从迁建以来栽种的树木如今也已近一甲子,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烘托着庄严神圣的殿堂宫观。在高台下仰观,更能体会到早已无处可寻的宋元时期宫阙皇城的气质风韵,那个时代至高水准的建筑在华夏一隅以这样的形式保存下来,让我们还能够依稀借此追思汴梁、中都和大都曾经的灿烂辉煌,也算是一种幸运了。

永乐宫东院门口耸立着一座三间四柱的歇山顶石牌坊,保存十分完整,是随着永乐宫建筑群一起从黄河边搬过来的。牌坊创建于清朝乾隆四十二年,是一座孝子坊,原建于南礼教村中,现在该村已经沉入黄河不复存在。牌坊通高7米有余,下部跨建在左右两组砖石台基上,明间高大,次间低矮,歇山顶下设垂花遮罩。明间檐下悬挂圣旨斗匾。看着这保存完整的石牌坊,我深深地感慨,每一座旌表建筑的背后都有许多往事。虽然南礼教村已经湮没,但孝子坊却出奇完整地保留下来,甚至在永乐宫的庇护下比寻常乡野中的石牌坊境遇好得多。

摘自《得乎檐角梁柱间:寻访晋南乡野古建》,连达/著,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9年版

新闻推荐

牵起父亲的手

◇夏萍晚饭后,父亲又坐上小凳,自然地拿起电视机遥控板,继续看起他饭前守候的电视节目来。父亲眼睛不好,却是个电视迷,总喜欢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