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敬波 慈善超市“上线”还需“上心”
媒体近日报道,南京市江宁区上线“互联网+慈善超市”平台,捐赠者只需关注相关微信公众号,点击菜单栏上的“在线捐赠”,即可根据提示捐出物品,合作快递公司上门收件。运营首月精准捐助达3888起,是南京市同等规模的传统慈善超市同期捐助业务量的百倍。
慈善超市建立初衷是通过接受、处理市民捐赠的旧物,“自我造血”创造利润,实现“收捐—救助—盈利—再救助”的良性发展。但由于自身“造血”功能不足、宣传不够,且传统捐助模式无法跟踪捐助过程,无法形成长期、稳定的募集渠道,致使慈善超市募集功能弱、服务水平低、社会认知度低,像是政府的物资“中转站”。以南京为例,全市慈善超市高峰时达到120家,曾一度锐减到40家,有的勉强维持运营或亏损,发展步履维艰。
相比于传统慈善超市,“互联网+慈善超市”契合移动时代需要,实现了便捷性和精准性的统一。传统慈善超市占用较大物理空间和较多政府资源,缺乏市场运作能力,一旦嫁接互联网,便打破了地域限制,实现了信息共享。慈善超市“上线”可以精准对接、高效运作,一方面爱心平台上的救助对象都是经民政部门确认的老年人、残疾人、困难儿童等群体,另一方面平台精准对接捐助人和被捐助人,全程开放、透明、可追溯,捐助人可实时看到快递动态,实现捐助“点对点”“面对面”,彻底改变过去一捐了之的现象,让捐助者捐得放心。
“互联网+慈善超市”不仅通过技术手段颠覆了传统慈善超市运营模式,还利用开放透明的操作平台、精准高效的运作模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源参与慈善事业,有望改变慈善超市遍地开花却乏人问津的状况。这也启示我们,只要工作到位、方法对路,慈善超市不仅可以绝处逢生,而且大有作为。
慈善超市“上线”只是第一步,“上心”运营方能行稳致远。彻底推动慈善超市走出低谷,更好发挥帮扶困难群体的作用,还需在增强自身“造血”能力上下功夫。应继续探索完善“互联网+慈善超市”模式,在平台建设、物流服务和机制保障上发力,让求助者和捐助者精准对接。不断推进传统慈善超市市场化改造,在条件允许情况下,让社会力量成为慈善超市运营主体,通过完善慈善超市属性与功能,与商业超市开展合作,实现“自我造血”良性运转。
新闻推荐
本报讯3月4日,从运销集团传来消息,2月份陕煤入渝发运90.24万吨,完成进度计划的112%。今年累计发运189.77万吨,完成进度计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