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艳玲代表:发展托幼服务 解决女性职业发展后顾之忧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4日消息,如今,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众多家庭迎来了二孩时代,但同时不少职业女性也开始面临生育困境。职场与家庭究竟又该如何平衡?两会期间,来自黑龙江代表团的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渤海靺鞨绣第四代传承人孙艳玲专门带来了一份关于发展0-16个月婴幼儿托幼服务,解决女性职业发展后顾之忧的建议。
作为农业大省,目前黑龙江农业耕作人口“女性化”现象较为普遍。十年来,在孙艳玲的努力和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农村妇女开始走上致富之路。但与此同时,作为一位女性企业家,孙艳玲感触最深的就是,随着国家二孩政策的放开,这些原本已经进入职场的女性又开始慢慢重返家庭。“很多徒弟刚学会手艺可能就要回去生孩子。一生孩子,就要三年时间,这三年时间,她们回归家庭,全身心投入其中,渐渐就会与社会脱轨。”
而三年“脱轨期”的存在根源在于,在我国大多数的偏远地区和农业省份,因经济条件不够富裕,居民收入相对较低,一旦一个家庭有了二孩,绝大多数家庭将会面临因为请不起保姆而不得不牺牲一方职场劳动力回归家庭照看幼儿的局面。在这样的情况下,原本的家庭收入自然也会相应减少。
“女性作为当前照料幼儿的主要承担者,在孩子0-16个月期间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目前国家规定的产假有98天,无法满足多数家庭照料孩子的需要。为了照顾幼儿,许多妈妈不得不辞去工作或请长假,这对她们的职业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孙艳玲接着谈到,“去年我当了人大代表之后,我们的绣娘就经常跟我反映,说能不能提议建立一个托儿所,因为有了托儿所,有人看孩子,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她们的后顾之忧,她们就能走出家门,做一名职业女性。”
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八部门联合发布《加大力度推动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行动方案》,其中明确提出,要增加托育服务有效供给。并进一步明确,到2020年,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体系初步建立。
对于如何真正妥善解决0-16个月幼儿的托幼问题,解除育龄女性后顾之忧,减少就业性别歧视,孙艳玲谈了自己的几点建议:一是政府应将发展公共托幼服务纳入民办实事工程。在设施、资金上加大投入,为家庭育儿提供更多安全方便的、家庭负担得起的公共托幼服务。在社区、小区规划中,不断完善托幼功能;在新社区、新小区建设时,同步建设托幼机构。
二是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明确教育、人社、民政和卫生等行政部门在0-16个月婴幼儿托幼工作中的具体职责,有序引导和规范托幼行业发展。
三是政府应鼓励现有的幼儿园等服务机构增加延伸服务,开办0-16个月托幼服务项目。对开办0-16个月托幼服务项目的服务机构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及税收等费用方面的减免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积极性。
除此之外,孙艳玲还谈到,建议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基于女性员工的年龄结构和生育情况,在获得相关资质的情况下,在企业内开办托幼机构尤其是接收0-16个月婴幼儿的托儿所,主要解决母亲的哺乳、幼儿照料问题。孙艳玲表示,希望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减轻双职工家庭的负担,同时也能减少广大女性的后顾之忧,令其早日重返工作岗位。
(原标题《孙艳玲代表:发展0-16个月托幼服务 解决女性职业发展后顾之忧》)
新闻推荐
“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公众号消息,在3月4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我们注意到,一段时间以来,个别西方国家在涉疆问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