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阴差阳错“耕海牧洋”

青岛晚报 2019-03-04 07:01 大字

谈起走上水产研究这条路,董双林说,颇有些阴差阳错的意味。高中毕业后正值上山下乡,等着回城的董双林迎来了第一届高考。原本想学医的他几经斟酌最终选择了理工科,并报了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但由于分数的原因没能被录取。阴错阳差,与大连工学院老师一同去石家庄招生的大连水产学院的老师看好了他,没等给他投第二志愿档,就录取了董双林。最终,他去学了他没想过要学的水产养殖专业。

1982年毕业后留校,董双林又赴青岛海洋大学(现中国海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我国著名水产养殖学家李德尚教授;然后,又在我国著名动物学家堵南山教授指导下于华东师范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

上世纪80年代,应国家需求,他跟随启蒙老师史为良教授,查明了水库环境变动与鱼产量的关系,建立了因地制宜的水库鱼类放养模式,推动了辽宁省水库渔业的发展,并为此获得了水利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上世纪90年代,由于水产养殖利润较高,催生了水产养殖规模迅速扩大,有些地区开始毁地,把稻田改成养鱼池。“有人开始在盐碱荒地上挖池塘养鱼,但这种做法风险性很大,养殖鱼类大量死亡的现象经常出现。”他说。

于是,针对我国大片盐碱地国土资源荒芜和池塘时常出现大批死鱼现状,董双林团队深入研究低洼盐碱地池塘水质特点,查明了养殖动物对盐碱的耐受性规律,构建了盐碱地养殖池塘水质调控技术和养殖模式,优化了塘基渔农综合养殖模式,实现了盐碱地池塘养殖的安全高效生产。该成果于2006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30多年水产养殖研究到现在,董双林已经取得累累硕果:主持完成了“973”“863”、科技支撑(攻关)等国家计划的9个项目或课题,培养博士研究生61名,获国家发明专利8项,出版专著1部、全国统编教材1本,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04篇,其中已被SCI收录65篇,另与团队合作发表论文209篇。

一路前行,董双林仍在向下一步目标迈进,推动我国新一轮海水养殖浪潮的兴起,助力水产养殖业向深远海发展,实现耕海牧洋。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记者薛飞

新闻推荐

【两会瞭望】“三大通道”:通向未来,通向发展的春天

——“在农村,很多边远山区2G都不能覆盖……他们想把家里或者家乡的土特产通过网络卖出去,但是因为网络,他们没有办法实现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