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住作者的阅读理解“跑题了”
“一切‘祸害’都非我的本意,向苏州全体高二学子致歉。”日前,湖南株洲市教育局工作人员王亚在自己的朋友圈中,发了这样一条消息。熟知内情的人都知道,原来,就在刚刚结束的苏州高二年级语文统考中,有一道现代文阅读理解题目,文章即摘选自王亚的一篇散文《清明》,而由于最终的标准答案太难,有学生考后通过微博直接联系上了王亚,并请她作答,而率性的王亚也很快作了回应。没想到标准答案出来后,20分的题目,王亚也仅仅能拿6分。(1月20日《潇湘晨报》)
又一位作者中了从自己所写的文章中提取的阅读理解考题的“招”。近年来,从“蓝色的窗帘”到“一条草鱼”,已有很多作家成了这种怪现象的“主角”。文学创作与文学鉴赏尽管有所区别,但其“中心思想”应该是一致的,如果阅读理解的“原创答案”与“标准答案”屡屡打架,如果文章的原作者没想那么多,没想那么复杂,而“标准答案”却想多了,想复杂了,就暴露出语文阅读理解的出题思路、考试思路仍然存在“跑题”和格式化误区。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一千个学生眼中尽管不至于有一千个阅读理解答案,但也应该有不少个性化的答案,绝不该只有一个标准答案。应该摒弃想当然地拟定甚至猜想阅读理解“标准答案”的思维,给答案设置一个灵活宽泛的空间。征求原作者意见,是对原作者的尊重,也能展现出一种更科学、严谨的考试态度、教育态度。经原作者把关后的阅读理解考题能够贴近原作者的创作本意和文章的实际,契合原作的内涵,有助于学生们的正确理解和判断。这样的阅读理解题目和答案才能减少“跑题”现象,才能得到更高的“教育分数”。
画里有话
李英锋
新闻推荐
1月20日,市委书记郭承录,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奋彦,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杨军来到市社会福利院、市儿童福利院、市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