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利剑扫黑 重拳夯基

潍坊日报 2019-01-12 14:31 大字

□本报记者刘超通讯员宋晓

自中央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部署以来,峡山区将全区扫黑除恶和农村综合治理工作紧密结合,聚焦短板、精准发力,打响了一场大力度、深层次的扫黑除恶农村综合治理攻坚战。

“开展扫黑除恶农村综合治理行动,就是要直面农村问题,向顽疾开刀,回应群众关切,增加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峡山区党工委书记李华刚表示。

峡山区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找“病灶”、治“顽疾”,建机制、强根本彻底解决了一批积压三十多年、严重制约农村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探索出了一条农村综合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新路子。

聚焦难点走村入户找病灶

2018年12月7日,峡山区扫黑除恶农村综合治理工作大队及公安专班组成工作组,进入大石门村,对违法建设进行依法清理。这是峡山区扫黑除恶农村综合治理行动的一个缩影。2018年12月14日,村民将印有“除暴安良解民愤,为民造福顺民心”的锦旗送到了太保庄街道党委。

根除恶疾,找准病灶是前提。“群众对身边问题症结最清楚,解决起来最有智慧。坚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都‘问计于民、借智于民’,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综合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峡山区生态湿地林场管委会主任、扫黑除恶农村综合治理工作大队大队长辛文东表示。自去年8月21日起,峡山区派出4个工作大队、35个区派工作组和4个公安专班进驻277个行政村,共有100名工作大队成员、50名公安干警、400多名街道干部和1000多名村干部参与到农村综合治理当中。目前,已走访党员群众10859人,收集意见建议7077余条。

问题导向因村施策治顽疾

“不留尾巴、不做‘夹生饭’”,峡山区扫黑除恶农村综合治理伊始,这便成为衡量成效的硬杠杠。实行一个村情一套方案、一个户情一个办法、同类问题一个标准,逐村、逐户、逐类研究解决办法,力求问题全部清零。

在方案制定中,村内问题列清单制定解决办法,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议予以通过;村内土地承包、陈欠收取、村民主议事同样采取开大会的方式表决。共制定完善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村级民主决策、监督管理等各类制度12项、320余条,实现依法依规管人、理事。

重拳击向基层治理的“痛点”“堵点”“难点”。对人地矛盾问题,规范制订承包合同,明确土地权属,侵占土地全部由集体收回,统一“发包”。对村集体尾欠问题,彻底清查历史遗留账目,一次性清零,暂时无法清零的,签订还款合同,明确偿还期限;对村内弱势群体、贫困户、低保户等区别对待,采取党员、村民代表评议的方式予以减免。对宅基地问题,把影响规划的多占宅基地依法拆除,不影响规划的有偿使用。对违法建设,依法予以认定,坚决予以拆除。截至目前,累计拆除违章建筑232处,清理侵占多占农村宅基地1270处。规范集体土地承包合同1820份,收取各类欠款3200余万元。

治理有效建强组织谋长久

“组织强则基层稳,基层稳则事业兴,开展扫黑除恶农村综合治理工作,着力点要放在基层组织建设上,落脚点要放在巩固加强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上。”李华刚说。

峡山区将治理重点放在村级班子转换提升上,对农村党员分类考评,考验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适用度,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的坚强战斗堡垒,党组织的组织力、班子的战斗力、党员干部的凝聚力显著提升,群众看到了新变化,对党委政府更加信任和拥护。

为把好的做法固定下来,出台了《农村财务监督管理办法》《农村集体机动地管理办法》及《宅基地管理办法》。各村根据村民普遍关心以及与本村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制定“村规民约”。

峡山区以扫黑除恶为利剑,开展农村综合治理,理顺了关系、清出了底子,让基层班子、干部轻装上阵,基层社会得以正本清源,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打下坚实之基。

新闻推荐

奋斗!从“跟跑”向“并跑”跨越

市人大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强华/摄新年伊始,一年一度的“两会”时间如约而至,“融杭”成为会场上的高频词。2007...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