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耳山的传说
王义宝
马耳山主峰海拔707米,为鲁东南最高的山峰,主峰双石并举,远望状如马耳,故得名马耳山。马耳山奇石险峻,沟壑深幽,寺庙辉煌,传说众多,在马耳山一带久传不衰。
马耳山洞通大海
马耳山主峰一侧有一个深洞,洞深无底,洞内有水,水通东海。
很久以前,山下的张榜沟村住着一户姓齐的人家,爷俩相依为命,儿子齐运来二十二岁,长得身材高挑,一表人才。三月的一个早晨,齐运来去马耳山打柴,中午时分,齐运来打柴打到深洞旁边,柴草也打了两大捆,齐运来坐在洞口,只觉得深洞里冒出丝丝凉气,也是一时好奇,齐运来想试一试深洞到底是不是像老人传说的那样没有底,就顺手拿起扁担小心翼翼地伸进山洞,不曾想一不小心扁担哗啦一下子掉进深洞不见了踪影。这根扁担是齐家的传家宝,长三米,用一棵百年老槐树修成,因为生长时和一棵山枣树缠绕共存,一枝枣花的图案天然地镶嵌在扁担里,有枝有叶还有花,色彩鲜艳,栩栩如生。马耳山周围的人们,都知道齐家有一根与众不同的好扁担。丢了扁担,齐运来只好垂头丧气地背着柴草回家。
古时交通闭塞,张榜村有去海边挑鱼的习惯。这天,齐运来和邻居一起去挑鱼,在海边正巧遇到了同村邻居孙大叔。孙大叔一见齐运来,连忙说:“我正想回去找你,顺便还你们家的这根扁担,那天我在海上为东家拉网,看见海面上漂来一根扁担,捞上来一看原来是你们家的枣花扁担。”齐运来接过扁担,又惊又喜,他把打柴时用扁担试探洞深不慎掉进深洞的事告诉了孙大叔,谁曾想扁担从深洞漂到了东海。
齐运来拿着扁担正想离开,忽然一个姑娘从船上走到他跟前,娇羞地问道:“你的扁担上可有一串锦绣月季花?”
齐运来拿过扁担细看,扁担上果然缠绕着一串锦绣月季花,经过海水浸泡,更加娇艳欲滴。
姑娘姓何,今年十八岁,是船主何有旺的女儿。扁担上缠绕的九十九朵月季花正是何姑娘亲手所绣,她用一根红绳串联起月季花,在这串花上还拴上了一个小皮囊,里面写着自己的地址船号和名字。何姑娘在大海的东湾抛下花串,想不到却漂向西湾缠绕在这根扁担上,何姑娘认定自己和扁担主人有缘。那天她看见孙大叔捞起扁担的时候,没有声张,只等有缘人前来寻找扁担。
看见眼前的齐运来眉清目秀,文质彬彬,何姑娘顿生爱慕之情,腼腆地说道:“孙大叔,我家的规矩你是知道的,你可要为我做主!”
孙大叔忽然记起“抛花寻婚”是沿海地区渔民当然也是何家的规矩,他也知道齐运来至今没有成婚,他当然乐意成全这对青年的好事,于是呵呵大笑道:“我孙大叔为你们做主,你们这事就包在我身上了,扁担缘,抛花缘,缘分深似海!”
就这样,齐运来和何姑娘喜结良缘,扁担姻缘使得马耳山与东海牵情的故事传遍了鲁东南地区,马耳山下的众乡亲既惊又喜,连连称奇。结婚以后,夫妻二人恩爱有加,白头偕老,一生相敬如宾。每年的结婚日夫妻都到深洞去拜谒,感谢马耳山大恩大德,至今还有男女去那里许愿求缘,都如愿以偿,事实证明,马耳山真的通着大海。
马耳山上雁子岭
马耳山西部有一个雁子岭,雁子岭边上有一个池塘,大雁南飞时经常在此落脚,有些大雁北飞时也留下在此补充食物,雁子岭由此而得名。
马耳山下有一个村子叫大马鞍,村里有这么弟兄俩,老大叫石头,老二叫木头,他们住着五间草房,种着九亩薄地。老大娶了媳妇以后,兄弟俩还是一起过日子。有一天,兄弟俩商量着,再盖上一间屋,将来老二娶上媳妇,每人三间草房,再养上两头牛,一家一头牛耕地。
老大媳妇听了兄弟俩的话,晚上睡觉的时候,对石头说道:“你要是再盖房子再买牛,这要花多少钱?不如我们现在就分家吧。”
石头是个怕老婆的主,不敢不听老婆的话。没过几天,兄弟俩就分家过日子了。房子大哥住三间,木头住两间,六亩好地大哥种,剩下的三亩山林地木头种。
大哥看见这样分家不公平,只好说道:“还有一头牛,咱一块使用。”大嫂在一旁翻白眼,说道:“他那几亩薄地还用什么牛?”
木头连忙说:“不用了,我只要咱家的小狗和小猫。”平常,木头对小狗和小猫可好了,有时饭菜不多时,木头自己不舍得吃也要先让它们吃饱。
春天开始播种,木头没有种子,只好去找大嫂借,大嫂用升量上一升秕谷,说道:“记得秋天收了谷子还我两升谷子。”
第二天一大早,木头就领着小狗小猫一块来到地里种谷子,正愁没牛拉犁,小狗小猫上前用嘴巴含起绳子梭头,想不到小狗小猫拉起犁比黄牛还快当,不一会儿竟然种上了一亩地。
秋收季节到了,因为木头种的是秕谷,地里的谷子稀稀拉拉,参差不齐,三亩地只打了三升谷子,还给大嫂两升谷种,只剩下一升谷子,这可是木头一年的口粮。
看着眼前的一升谷子,木头禁不住伤心流泪起来。这一天傍晚,一个白胡子老头来到木头跟前,对木头说道:“明天南飞的大雁群要经过这里,你把谷子给大雁吃了吧,要不大雁是飞不到南方的。不过,大雁会下蛋报答你,你可以用大雁蛋去兑换小米,不然大雁会饿死的。”
木头善良地说道:“只要大雁不饿死,我愿意拿出所有谷子给大雁吃。”
白胡子老头说道:“你真是一个善良的孩子,你用谷子喂大雁时,撒一把谷子吆喝一声:‘马耳山上过大雁,吃一粒谷子下一只蛋。’”老头话音刚落,转身不见了。
第二天,摆成人字的大雁往南飞,果然经过木头的院子,木头赶紧端出剩下的那一升谷子,一边向天空撒谷子,一边吆呼:“马耳山上过大雁,吃一粒谷子下一只蛋……”只见大雁把木头的谷子全部吃下以后,院子里便出现了一大堆大雁蛋。
木头可高兴了,便把大雁蛋挑到集市上,换回家十几斗小米,看见这么多的小米,自己根本吃不了,木头留下够自己用的一半小米,把另一半送给大哥。看见木头送来的黄澄澄的小米,明明自己对不起小弟,人家却还送来小米,大嫂越想越感到愧疚,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亲自上门请弟弟回来和自己合家并居。
并居后,合家齐心协力,买了耕牛,盖了新房,还给木头娶了媳妇。兄弟俩一块种地干活,妯娌俩一起纺线织布。
那个白胡子老汉就是马耳山上山神,每当大雁飞过时,人们总是想起马耳山山神,还修建了山神庙,以纪念山神的功德。马耳山周围老百姓一直保持种谷子的习惯,这里的谷子格外香。
新闻推荐
生产队是1958年开始成立的,它是农村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合作经济,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解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