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进补时机到了! 多吃2荤2素,常做3件小事,补血补虚养阳气
俗话说“冬至大如年”,冬至又称“亚岁”,说明它的重要性仅次于春节。
冬至这天,是一年中白昼最短的时候。今天过后,白天就会逐渐变长,阳气回升,所以古时也称冬至为“一阳生”。
冬至还是“数九寒天”的开始。“数九”,就是从冬至日起,向后数九个九天,便能迎来春天。
不只有饺子和汤圆
不管过个什么节,北方饺子、南方汤圆上镜率都很高。“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相传,这种习俗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施药之恩。
除了饺子和汤圆,还有其他一些饮食习俗:
冬至面
“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在安徽合肥等地,有冬至吃面的习俗。
糯糕、麻糍
台湾还保留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浙江、福建一带则有吃麻糍的风俗。
赤豆饭
相传疫鬼最怕赤豆,于是江南的一些地区就在冬至这天吃赤豆饭,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冬至是一个重要的养生节气,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养生要点。冬至后是进补的好时机,这几种应季的补物,你可别错过了。
2荤2素补肾温阳羊肉
冬至后到大寒这段时间,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说起御寒暖身的方法,吃羊肉必须榜上有名。《本草纲目》指出:“羊肉能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身,治虚劳寒冷。”
中医认为,羊肉的温补作用特别好。冬天怕冷、手脚冰凉的人,最适合吃羊肉。产妇和体虚体弱的人食用,也能起到补养气血的作用。
牛肉
古有“牛肉补气,功同黄芪”的说法。黄芪被誉为“补气诸药之最”,有“肉中黄芪”之称的牛肉,补气的作用自然不一般。
我们常吃的牛肉,一般是水牛肉和黄牛肉,两者都能补气益血、温补脾胃。不过,水牛肉性凉,吃后不易上火;而黄牛肉性温,补气血、强筋骨的作用更强。
值得一提的是,牛、羊肉含铁丰富,吸收率高,有助于改善、预防缺铁性贫血。冬令进补,也不单单是吃肉,这2种食材也是进补的一把“好手”:
板栗
板栗被誉为“干果之王”、“人参果”,中医认为,它有补肾健脾、强身健体、益胃平肝的作用。
在“补品界”,板栗算是一个“全才”。它生吃能补肾,适合肾气不足、筋骨弱的人;熟吃能健脾,适合脾虚、胃口不佳的人。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合适的吃法。
不过也要提醒大家,吃板栗一次最好别超过10颗,否则易引起肠胃不适。
芡实
芡实被誉为“水中人参”,它能健脾止泻、益肾固精、祛湿止带,又有“补而不峻”的特性,是进补的佳品。
中医认为,脾是“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脾胃不好,吃下再好的补物也难以吸收。芡实能补益脾胃,冬季进补时,不妨吃点芡实,帮脾胃“补充体力”。冬至养生,除了食补,日常起居也有讲究。
勤晒被以养阳
天一冷,人老爱猫在室内。不过,冬至是一年中阴气最盛、阳气最弱的时候。想养阳气,还得多出门晒晒太阳。晒太阳时,最好多晒晒后背,因为背部是人体阳经所在。时间建议选在早上6~10点,晒15~20分钟为宜。
早睡晚起养精神
《黄帝内经》指出,冬三月宜“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保证充足的睡眠,对保养阳气很有帮助。
冬至前后这段时间,早晨可以小小地赖个床,适当多睡一会儿。如果晚起不现实的话,就尽量争取晚上11点前上床睡觉吧,还可以在午间小睡一下。
天冷泡脚暖全身
“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寒冬里要做好双脚的保暖,常用热水泡脚,就是一种不错的养生方式。
晚上9点前后泡脚最好,有助于补充肾经气血。注意水温要温热而不烫,不要泡超过20分钟。水中加点生姜或者艾叶,能起到驱寒、活血的作用。
泡脚时,还可以顺便搓搓脚心上的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卷足时脚掌凹陷处,常按此穴,能暖身、补充肾阳,改善手脚冰凉的症状。涌泉穴是非常实用的穴位,大家泡脚的时候记得按按。
新闻推荐
以老带新、升级课程、缩减课时 校外培训机构“花式涨价”没商量新华社记者 郑天虹 廖君 仇逸 王莹
记者近日在广州、武汉等地调查发现,今年9月开学以来,校外培训机构都有不同程度的涨价,特别是一些大型知名培训机构,不仅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