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喝完“壮行酒” 中国南极科考队再探冰原

南宁晚报 2018-12-23 07:01 大字

12月21日,中国南极科考队遭遇强烈地吹雪

据报道,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两支内陆考察队的37名队员12月18日正式出征南极腹地。喝完一碗“壮行酒”,“37勇士”分乘11辆雪地车,向位于南极腹地茫茫冰原的中国泰山站和昆仑站进发。

按计划,两支内陆考察队共37人将于本月中旬出征南极大陆腹地,为期约50天。由16人组成的昆仑队将奔赴位于南极“冰盖之巅”的冰穹A地区,开展天文学、冰川学、测绘学、地球物理等多学科综合科学考察;21人的泰山队将完成中国第四个南极考察站——泰山站的二期工程建设工作,创新性地在冰下建造相关设施。

来自宝钢工程技术集团的队员组装用了于泰山站的能源仓。此次需要安装的21个能源仓中,8个在直升机吊运的重量范围之内,可以整体运输,不需要重新组装。另外13个能源仓的组件则由直升机从“雪龙”号考察船上分批运至出发基地,经组装后,再用雪橇运往泰山站。

此外,考察队近日在南极冰盖考察时,发现一处适合建设大型机场的成片蓝冰区。科考队对此将展开进一步勘探考察。

这片蓝冰区位于中国南极内陆考察出发基地西南方向直线距离约10公里处。记者看到,成片的蓝冰平展裸露着,走在冰面上特别滑。科考队员利用冰钻,初步了解了冰的厚度等情况。

据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领队孙波介绍,蓝冰机场可直接满足各类大型飞机的起降要求,且飞机原有的起落装置并不需要改造。目前,各国在南极共建有8个蓝冰机场。据新华社

■声音

我们为什么要深入南极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南极是位于地球一隅的孤僻独立的白色大陆,与我们生活的绿色世界隔着千山万水,似乎没有必要开展全球合作式的大规模科学考察活动。其实不然,人类经过200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之后,随着对南极考察的深入,越来越认识到南极洲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

早期,一些探险家、科学家是在各国政府、团体、个人的资助下从事南极探险活动的。而现代的南极考察则主要由各国政府有领导、有计划地组织进行,我国也不例外。我国进行南极考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廷栋从四个方面回答了我国研究南极的动机:第一,南极是一个资源库,具有丰富的生物、矿产与水资源,可作为长远的后备资源加以开发利用。第二,南极是气候的调节器,其冰雪气候的变化影响全球,也影响中国。第三,南极是地球科学研究圣地,冈瓦那古陆的演化、大量陨石遗存、巨量冰雪中气候环境信息,以及极光、极端条件下的生命等,都为地球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条件。第四,独特的地理位置、地貌特点和地质遗存,为发展地学旅游的理想之地,也是普及地学科学知识的良好场所。

■深度

南极科考艰苦远超常人想象

南极这片冰雪大陆,不仅有至纯至美的一面,更有冷酷无情的一面,恶劣的自然环境、变幻莫测的天气、高强度的体力消耗……艰难困苦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

冰面深藏陷阱

在南极野外作业,最大的危险莫过于潜伏于冰面下的冰裂隙。在南极科考史上,阿根廷、澳大利亚等多国都发生过队员坠入冰缝的事故,中国第24次南极科考队科考队员徐霞兴驾驶雪地车时也经历了惊险的瞬间。

2008年11月,在距离中山站41公里处一片相对平坦的海冰上,徐霞兴负责从中山站驾驶雪地车探察运货冰面的行进路线。不料雪地车只行进了五六米后意外就发生了,雪地车的行进路线上正好碰上薄冰,人走在上面没事,但承受不住雪地车的重量。一瞬间,徐霞兴连人带车落海。当时,他立刻冷静迅速地挪到了空间相对大一些的副驾驶位置上,左手开启车门移窗,右手打开驾驶室的天窗,海水瞬间灌入驾驶舱,产生了向上的推力。徐霞兴用头撞开了天窗的玻璃借助海水的浮力漂到水面上……这一连串动作,就发生在十几秒里。

他用尽最后一点力气,挣扎着爬上了冰面,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当救援队员赶到时,被冰冷海水浸透的徐霞兴已经有些僵住了,队员们立刻为他脱去全身湿透的衣服,用新被子把他包得严严实实。亏得脱险迅速,经随队医生的检查,徐霞兴的各项生理指标正常。

风雪如刀似剑

“南极的风能杀人”,科考队里的“老南极”们常这样说。作为“暴风雪之乡”,南极平均每年有174天刮着8级以上大风。如果迎风走,狂风裹挟着雪粒迎面扑来,打在脸上犹如刀割一般疼。而顺着风走,人便不由自主地跟风小跑起来。

风雪虽猛,总会停歇,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无处不在的极寒。中国南极昆仑站位于冰穹A地区,即南极内陆冰盖海拔最高的地区,深冰芯钻探房是昆仑站区最艰苦的地方。深冰芯钻探槽里的温度极低,挖掘深冰芯钻探槽,必须穿戴上连体防寒服和雪地靴,尽管如此,全身仍然被冻得疼痛难忍。为了防寒,科考队员的全身贴满了暖宝宝,可没过一会儿,眉毛和胡子上就挂满了冰碴,就连棉帽和衣服上也被冻起了一层白霜。队员们即便戴上口罩、包上围巾也会被冻透,一天下来,鼻、耳和衣服里灌的全都是冰碴。

生活考验意志

南极冰盖,极寒环境加上经常在冰盖上作业,面对紫外线和低温的威胁,科考队员们还准备了帽子、墨镜、口罩、手套、面巾、极高指数的防晒霜,可谓“武装到牙齿”,即便这样,南极的紫外线还是会把人晒成黑脸白眼圈。与熊猫脸完全相反的配色,成为最具标志性的“南极脸”。

除了毒日头,吃菜也是一个大问题。南极内陆的极低气温容易使蔬菜冻坏腐烂,新鲜蔬菜几天就会冻成硬疙瘩,每次内陆考察刚刚行进过半,蔬菜就全烂掉了。为了保存好蔬菜,队员们只能把所有蔬菜都放进自己的住舱,用棉被紧紧包裹。由于棉被不透气,屋里常常弥漫着一股蔬菜馊掉的怪味。

最不方便的是用水。尽管地球淡水的70%都储存在南极,但这些淡水绝大部分都是以冰的形式存在,化雪烧水,耗时耗力。队员们深知水来得不容易,大家在洗头的时候格外珍惜,只是简单地把头发浇湿,用一点洗发水抓几下,然后用水冲掉就算了事,往往一小壶水可以好几个人用。综合新华社、中新报道

新闻推荐

月入2万元减税超七成

【算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