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早餐奶奶”:二十七年不涨价

今晨6点 2018-12-16 08:30 大字

在浙江省衢州市黄坛口村,可能会有人不知道“毛师花”这个名字,但是一提起“早餐奶奶”,每个人的脸上都会不自觉地泛起微笑。这位坚持27年不涨价的“早餐奶奶”,用自己的一片诚挚之心,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2016年,“早餐奶奶”毛师花荣获衢江区第四届“十大爱心模范”提名奖,被评为2016年度“最美浙江人”,登上了“中国好人榜”。2017年,她荣获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早餐奶奶”,被这位老人至诚至善的精神打动。

“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人认识我,自己只是做这么点早餐,又没有为国家做什么大贡献,大家这么关心我,我心里很过意不去。”前不久刚刚获得2018年全国最美人物“诚信之星”荣誉的“早餐奶奶”毛师花这样说道。

据中国青年网

用质朴之心托起“明天的太阳”

1991年,为了那些来自山区,清早赶路上学的孩子们能吃上热乎乎的早餐,毛师花准备了一辆脚蹬三轮车、两张桌子、三口煎锅、三口铝锅、四个煤炉、几把塑料凳,开启了自己的早餐事业。

时隔这么多年,毛师花依旧能回想起第一天卖早餐时的情形,她说道:“第一次卖早餐感觉有点难为情,有点紧张,很担心学生们不喜欢吃。”令毛师花意外的是,学生们都很喜欢自己做的早餐,当天的早餐很快就卖完了,这样的开头给她增添了继续干下去的信心。就连毛师花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份事业一做就是二十七年。“学生们很可怜,尤其山上的孩子们,他们的钱不多,所以我不涨价。”五毛钱一个粽子、五毛钱一个糯米粿、五毛钱一碗豆浆……二十七年来,物价翻了好几倍,但毛师花的早餐却从未涨过价。“那些学生将来要建设国家,能让他们吃饱一点,身体好一点,书读好一点就好了。”

毛师花的早餐虽然一样只卖五毛钱,但是在用料上她一向很慷慨,豆浆都是当天现磨现煮的,糯米粿的肉馅儿也是实打实的新鲜。这么多年来,毛师花卖早餐不仅没有赚钱,还得将自己每月一千多元的抚恤金搭进去。在别人看来,这是“亏本生意”,但是毛师花却越干越起劲,她不在乎亏盈,也从没计算过这些,在她的眼里,这些孩子们就像自己的孙子、孙女一样。“学生们说我做的早餐好吃又便宜;有些学生周末会回来看我;有些学生现在已经长大了,都有了自己的孩子了,还带着孩子再来吃我做的早餐;还有三个8岁的学生专门送糖果给我吃,说等长大工作了要买更多好吃的给我吃……”这么多年来,毛师花与来吃早餐的学生们之间建立起了一种特殊的“亲情”。

然而,对孩子们的早餐如此慷慨的毛师花,对自己却是异常吝啬,这么多年来,毛师花几乎没有为自己添置新东西,衣服破了也不舍的买件新的。“衣服没有关系的,我的钱能让学生吃得好一点就好了。”毛师花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以大爱之心坚持“平凡的小事”

粽子、糯米粿、豆浆、鸭蛋饼、糯米稀饭,毛师花卖的早餐虽然品类不多,但每一样都包含着她的善意和真诚。

每天凌晨一点半,村里的人们还在熟睡的时候,毛师花就开始了一天的准备工作,生火、磨豆、炒菜做馅……等到这些准备工作做完,天已经蒙蒙亮了。清晨六点半左右,毛师花就骑着脚踏车将准备好的东西运到摊位准备营业,孩子们陆续来上学,毛师花也渐渐忙碌起来。直到八点半左右,吃早餐的人渐渐散去,毛师花老人才收摊回家。“每天到那个点就会自动醒来,就会想到好多吃早餐的人会等着我。”二十七年来,除了生病,其他时间毛师花都坚持每天出摊。学校放寒暑假了也不例外,因为她还惦记着那些爱吃她早餐的其他老主顾。名义上是“做生意”,实际上,毛师花却早已将做早餐这件事当作了自己的责任。

毛师花的温暖付出得到了村民们的默默支持,村民们将自家产的猪肉、鸭蛋、蔬菜等食材以成本价卖给她。27年如一日,“早餐奶奶”用自己的一片赤诚之心赢得了全村,全省,甚至是全国人民敬仰与尊重,然而她却只是说“我只是做了一件小事”。

在女儿叶仙的眼里,毛师花是一名善良、真诚、独立的女性。虽然毛师花为了早餐事业坚持在村里独居,给生活在城里的儿女们照看她带来了很多不便,但是叶仙表示,母亲做这件事是心甘情愿的,她离不开孩子们,只要她干得开心,做子女的就应该全力支持她。

今年,毛师花老人已经85岁高龄了,儿女们多次想要接她到城里去享清福,最后都被她拒绝了。毛师花说:“我一辈子都没停下来,去了城里,车多人多,每天只能看看电视、走走路,不习惯。”虽然现在由于身体原因,高龄毛师花老人的动作比以前慢了许多,但她从来没有想过要关掉早餐摊,“等我做到做不动的时候再歇业!”毛师花坚定地说。

从“买菜哥”到“买菜叔”

茭白5根、苦瓜1根、黄瓜1根……上午10点不到,季洪球检查核对了一遍“菜单”,确认所有东西已买齐后才爬上4楼,送到88岁的独居老人杨奶奶家中。接过菜和找回的零钱,杨奶奶的脸笑成了一朵花:“外面还下着雨,真是辛苦你了呀!”

来自江苏盐城的季洪球,在苏州西善长巷55号小区做门卫。本职工作之外,帮小区老人跑腿买菜的活,他坚持干了20年,却从没收过一分跑腿钱。他将“小事”做成“习惯”,获得了老人们的交口称赞。

据了解,小区中不少居民是上了岁数的空巢老人。附近的菜市场在两公里外,虽然不算远,但对于许多腿脚不利索又无法骑车的老人来说却是一段漫长的距离。算上买菜时间,来回差不多要折腾小半天。

1998年,刚30岁出头的季洪球和妻子来到这个小区工作,时常看到一些老人步行买菜回小区时累得气喘吁吁,便从值班室搬出板凳请他们歇歇脚,渐渐地就熟悉了起来,有时也会帮着老人将买来的菜拎上楼。一天上午,季洪球无意中了解到一位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家中无菜做饭,便和妻子在值班室为她做好了午饭。从那以后,代这位老人买菜就成为季洪球的一项日常事务。这事经过口口相传,请他买菜的老人逐渐多了起来,有时多达五六户,少的时候也有一两户,几乎日日不间断。

每天早上9时左右是季洪球收“菜单”的时间。老人们把菜单写好了送过来,或者提前在电话里告知,由季洪球记录下来。菜买回来后再给他们送回去,雷打不动、风雨无阻。数量一多,难免发生记错或漏买的情况,他总是再次折返、不辞辛劳。20年来,“小季”变成了“老季”,“买菜哥”变成了“买菜叔”,记录的菜单积累了两万多张,买菜的路程累计约6万公里,接受委托的“条目”从最开始的蔬菜肉类鸡蛋扩大到各类日杂用品,后来又增加了寄信件收快递等“业务”。有时候,为了帮忙买一个几块钱的物件,他会一连跑好几家超市打听,只为了不让满心期待的老人家失望。

随着与老人之间的信任日渐加深,一些在外地工作的子女还将家里钥匙交到季洪球手上,请他帮助照看独居的父母。于是,季洪球有空时总会去空巢老人家中嘘寒问暖,还曾照顾过一对体弱多病的父子直到他们相继离世。

有人说:“老季真是一个傻子!”如果他将提供服务的时间用来做点小生意,或者每天收取一些跑腿代办费,20年来也是一笔比较可观的收入,何苦还要打两份工,一家5口至今也没有在苏州买房。

但对老季来说,老人们开心的笑容和发自内心道出的“你真是个好人”,就是他多年来坚持的全部动力。据《人民日报》

新闻推荐

“最心痛凝视”

冬日的南京阴雨连绵,第五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悄悄到来。12月11日,一条名为《九旬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最心痛讲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