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未成年人“打赏”成瘾,父母责任更大 话题榜

济宁晚报 2018-12-11 10:21 大字

■本报评论员 扈宏毅

近年来,未成年人因打赏网络主播或购买游戏装备而花掉家长高额存款的新闻变得频繁起来。辽宁沈阳一11岁男孩盗用姥姥支付宝,半个月充值近10万打赏游戏主播。男孩称这是等价交换,第一次打赏主播后就控制不住了,而他的同学也在游戏里充过2万。南京一12岁女孩趁爸爸睡觉时,偷偷拿到了爸爸的手机,然后给一个自己经常看的直播平台充值了9999元。

相似的事件还有很多,更令人难过的,是孩子父母本来就赚得不多,孩子用来打赏主播的钱,是爸妈辛苦多年积攒的血汗钱,有的甚至是为家中病人凑来的救命钱。而在得知被孩子挥霍掉之后,很多家长的唯一办法,是向直播平台追究法律责任。倘若能证明欠款真的是由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花掉的,那么还可能要回一部分,但通常情况下这是一个相当耗费心力的过程,而且有时候钱款可能根本追不回来。

家长们或许不知道,在网络游戏或视频直播的世界里,孩子们是很容易花掉一笔巨款的。首先未成年人本来就没有什么理性判断能力和自控能力,他们可能不知道父母赚钱的艰辛,不懂得一定数量的金钱对家庭来说意味着什么,他们最关注的,是眼前可以让他获取强烈满足感的虚拟世界,而这个虚拟世界里充满了诱惑陷阱。平台会利用多种方法诱导人们购物、打赏,例如通过打赏排名来满足个人的虚荣心和存在感,打赏越多的人,得到主播的关注和赞美越多,这种虚荣心的满足感使得很多成年人也深陷其中。此外,很多有程序缺陷的手机APP使得花钱变成一件非常简单的事,往往是手机主人的钱都被孩子花光了,而他还并不知情。

在未成年人巨额打赏主播的现象中,背后当然有新兴网络直播行业的混乱、商人唯利是图的原因,我们不会否认,这一行业目前急需严格的监管和完善的流程,但也应该承认,其中更大的责任是来自父母。

不仅是直播平台,我们所接触到的光怪陆离的网络中,许许多多的东西其实都是鱼龙混杂的,而这又是一个短期内难以改变的现状,倘若这些孩子没有为网络主播打款,谁也无法保证他们不会在购物平台疯狂购物,或者接触到网络上其他的负面内容,在这件事上,家长不能把问题一味推给网络平台,不能总想着“我孩子未成年人你们怎么可以收他的钱?”把网络平台的责任当做无视家庭教育的理由,而是应该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多反思反思孩子怎么知道的自己支付密码的?为什么孩子不懂得家长赚钱的不易?自己平时又是如何陪伴、教育孩子的?

人们常说一句话,“如果父母不懂得教育自己的孩子,那么这个社会就会替你教育他。”实际上,社会也在教育那些疏于管教孩子的家长。当家长任由孩子沉迷于网络并把支付密码告诉孩子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将要承担这一份风险。家长应该是制止孩子做出荒唐事的第一道防线,我们相信在一个充满爱和温暖的家庭里,在一个注重亲子交流和陪伴的家庭里,即便孩子面对复杂的网络世界时感到迷茫、无助,那么他也会愿意与父母沟通,及时得到父母的帮助。而那些沉迷于网络打赏的孩子,往往也是在逃避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家长不能把问题一味推给网络平台,不能总想着“我孩子未成年人你们怎么可以收他的钱?”把网络平台的责任当做无视家庭教育的理由,而是应该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多反思反思孩子怎么知道的自己支付密码的?为什么孩子不懂得家长赚钱的不易?自己平时又是如何陪伴、教育孩子的?

新闻推荐

嫦娥四号踏上奔月征程她与“三姐”有何不同?

■付毅飞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消息,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