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拘留烧散煤者”为何一再触发舆论敏感神经

澎湃特约评论员 2018-12-09 19:01 大字

这两天,河北曲阳县发生了一起一波三折的拘留风波:先是12月7日,该县环保局在其微信公号发布一则通报,称自11月26日开始,查处违规燃用劣质散煤人员34人,其中32人为初次违规燃用劣质散煤,对其本人给予治安训诫处罚,家中散煤全部没收;其中2人不听劝导,二次违规燃用劣质散煤,给予其治安拘留处罚。

这则标题为《我县拘留2名燃烧散煤用户》的消息,引发了舆论热议。之后该县环保局工作人员称,标题可能“措辞不当”,被拘用户系不听劝阻二次使用劣质煤才被治安拘留。

昨天傍晚,曲阳县政府发文致歉,称此消息内容有误,系工作人员失误所致。曲阳县没有对燃用劣质散煤用户进行过拘留,只给予了批评教育。文中2张图片实为12月6日因非法排污接受询问的两名当事人照片。

还记得,去年冬天曲阳县就因为被曝光多所小学未供暖,学生只能靠晒太阳、跑步取暖的事件;此番又因“拘留烧散煤者”,引来舆论哗然,当地前后不一的通报,更让真相变得扑朔迷离。

众所周知,不管是《治安管理处罚法》、《大气污染防治法》还是《环境保护法》,都没有“使用劣质散煤就可处以行政拘留”等方面的规定。拘留处罚作为严厉程度仅次于刑事处罚的处罚措施,《立法法》又明确只能由法律规定,法律以下的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是没权规定拘留处罚的,更别说当地《关于进一步加强劣质散煤管控的通知要求》之类的红头文件了。

虽然说,《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条规定,拒不执行人民政府在紧急状态情况下依法发布的决定、命令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但防治污染,只是一种日常行为而非临时性的紧急状态,并不能成为执法依据。而且,《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处罚措施共有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和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四种,并没有治安训诫措施。

舆情发酵后,曲阳县政府显然也认识到“拘留烧散煤者”是有问题的,所以才否认进行过拘留。但联系到之前环保局有图有数据的通报,却又让人不得不存疑,事实真相如何,恐怕还需要进一步调查。

拘留燃烧散煤者,去年有地方也发生过,这一行为之所以触发舆论的敏感神经,除了于法无据,更在于大家对治污“一刀切”的担忧。地方铁腕治污,本无可厚非,但前提只能是在依法行政的基础上,兼顾环保与民生,不让一家一户挨冻过冬。

治理劣质散煤,包括多地推行的“煤改气”工程,肯定是大方向,但在具体过程中,却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选择性执法、吃柿子拣软的捏。责任应当与违法行为的危害性相适应,如果居民因为生活所需两次燃用劣质煤就被拘留,售卖劣质煤的以及那些排污大户,多次偷排、超标排污的,更该依法严惩。

新闻推荐

启航 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嫦娥四号踏出探测月球背面旅程第一步

嫦娥四号月球车。新华社发A12月8日凌晨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