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小人参”助草原鸡远走高飞

铜川日报 2018-12-08 09:08 大字

12月的新疆伊犁河谷,一场风雪之后,天蒙蒙亮张智军就钻进鸡舍,将大盆的“养生餐”带给急切等食的5000多只黑鸡。

张智军是新疆特克斯县齐勒乌泽克镇巴喀勒克村的一名“鸡司令”。在天山山区,他喂鸡用的饲料与众不同,其掺入了人称“小人参”的黄芪。

巴喀勒克村是牧业村,530多户村民大多从事畜牧养殖。驻村的工作队了解到,因地势高、光照足,适合黄芪生长,邻村的阿克奇村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到上千亩。而黄芪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利用不了的残渣。工作队队长吾拉木江·沙吐哈力有了新想法:新疆冬季气温低,能不能将黄芪残渣添到饲料中,增强鸡群体质,同时提高鸡肉品质,适应市场需要。

经多方沟通联系,工作队请来一家农林科技公司,在村里建起草原鸡养殖基地。今年4月,公司陆续引进5万多只“良凤黑鸡”,并聘请兽医员和技术员常驻村里,引导村民用中草药养鸡。

“将一定比例的黄芪、玉米、豆粕混合起来,这样喂食草原鸡效果最好。”依据养鸡心得,张智军列出了“养生餐”配方。其实村民大都据此养鸡,这早就不是他的独家秘诀了。

一只鸡要养足180天,重约2.5公斤才能面向市场销售。进村的企业注册了“雪域吃货”品牌,利用电商直营、展销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让草原鸡远走高飞。为了让消费者吃得放心,企业还给每一只鸡建立了身份证制度,实行质量网络追溯。

10月,第一批长成的3万多只草原鸡上市,因养殖周期长、果园散养、中草药强体,市场上很抢手。记者了解到,经过屠宰包装后,一只草原鸡卖到了168元,收益很高。

不仅如此,有了企业引领,村民从习惯放养大畜到养殖草原鸡,超载过牧的情形大大减少,山区草原的生态得到改善,收入还明显增加。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阿尔肯·马拉力别克过去以放牧为生,现在在草原鸡养殖基地务工,每月就有3000元收入,像他这样实现稳定脱贫的村民还有50多户。

(据新华社乌鲁木齐12月7日电)(新华社记者 高晗)

新闻推荐

吉林 公安机关实施服务民营经济“十五条措施”

本报讯(记者柳姗姗)12月4日,记者从吉林省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吉林省公安机关保障和服务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助推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