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从大讨论开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历程新华社记者 安蓓
这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创举——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深刻改变了十几亿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精神面貌。
40年来,紧紧围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党鲜明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从“建立”到“完善”再到“加快完善”,理论和实践不断突破,为我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冲破思想禁锢
1978年5月11日,一篇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在《光明日报》发表。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篇文章很快引发一场全国范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场大讨论,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深远意义,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做了思想准备。
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正在探索前进的方向。新科技革命蓬勃兴起,世界经济快速发展,中国人民改变的愿望从未如此强烈。
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次会议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上来,中华巨轮驶入历史新航道。
思想的禁锢一旦冲破,整个社会压抑已久的活力和创造力喷涌而出,演化成推动变革的强大力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使农村经济迅猛发展,商品经济的大门由此打开;设立经济特区,引进市场经济,使中国经济进入世界经济大循环……农村改革和特区开放,两端发力,神州大地卷入改革开放的大潮中。
新中国成立初期,经过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基本形成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虽有助于在短期内医治旧中国遗留下来的经济恶性波动,但伴随经济运行进入轨道,其僵化、低效的缺陷逐渐暴露。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曾试图对计划经济体制作出一些调整,但框架内的修补改良难以根除体制痼疾。
改革开放的推进,进一步触及指令性计划体系的内核,更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随之出现。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82年9月1日,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重大历史命题,为社会主义中国寻找自己的发展道路,亮出最鲜明的旗帜。
十二大报告强调“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但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的讨论,并未因此削弱。激烈的大辩论酝酿着经济改革的新变局。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的传统观念,明确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改革的锋芒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后,并非一路坦途。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寄望于一步到位的价格闯关受挫。国内外复杂形势下,一些人把计划和市场的问题同社会主义制度联系起来,提出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
1992年1月,北方冰雪未消、南方乍暖还寒,邓小平踏上历时35天、行程6000多公里的南方之旅。
他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伟大时代孕育伟大理论,伟大理论指引伟大实践。
1992年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开辟发展新境界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达到新的高度——“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党一直在实践拓展和认识深化中思考着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从市场对资源配置起辅助性作用,到“起基础性作用”,再到“起决定性作用”,理论的不断进步中,深刻塑造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轨迹。
理论突破引领实践飞跃。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市场主体从不足50万户增加到目前的1亿户以上,增长了200多倍,过去五年,市场主体数量增长近80%;
现代市场体系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市场调节价的比重从1978年的3%上升到近98%,多层次资本市场逐渐形成,以“招拍挂”为主要形式的土地出让制度得以建立,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劳动力市场不断完善;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9.5%,经济总量增长200多倍,制造业总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市场供求格局发生根本性改变,商品短缺和凭证供应时代一去不复返;
科技创新水平加速提升,2017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5%……
“伴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初步显现。”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强调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句表述,用“逗号”取代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的“和”字。
“一个标点之变,进一步宣示了党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决心和立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揭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抓住了解决中国一系列现实问题的根本。”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说。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蓝图已经绘就,必将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新闻推荐
○堂吉伟德(职员)今年8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出台的“禁止手机进课堂”新政,其意在于防止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对孩子的视力给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