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追溯南京1937 《记忆深处》让观众泪奔

澎湃新闻 2018-11-12 17:32 大字

“我们都在和平年代生长,但南京大屠杀不应该变成五个字和一个数字,那是我们民族最苦难的记忆,是不可承受之重,这个题材必须要回到舞台上。”

11月9日-10日,由佟睿睿编剧和导演、江苏省演艺集团参演的舞剧《记忆深处》,在上海大剧院连演两场。这部追溯南京大屠杀真相的舞剧,规避了美感,激烈、钝重、直指人心,让不少观众泪奔,现场不时响起抽泣声。

全剧从美籍华裔作家张纯如探寻南京大屠杀真相的角度切入,并以此为线索贯穿始终,救护者(以拉贝和魏特琳为代表)、幸存者(以李秀英等人为原型)、日本兵(以东史郎等人为原型)等主要人物齐头并进,彼此独立又相互印证,最后共同指向一个真相。

早在2005年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时,初生牛犊的佟睿睿就凭着一腔热血,创排了人生第一部舞剧《南京1937》。

佟睿睿坦言,创排之初她一直找不到线索,构思过程中听闻张纯如的死讯,促动极大,受此启发,从张纯如的视角展开了叙事——张纯如一路追寻着魏特琳日记走入南京1937,亲历了那一场灾难,回到现实世界仍无法抽身,如同被记忆的迷宫牵扯,她将那段历史书写、记录、发布,完成了最后的“永生”。

12年过去,佟睿睿对这个题材念念不忘,试着把它重新搬上舞台,“我原本只是想复排,但复排一模一样的作品,在艺术上或表达上又有很多不满足,当有这个决定的时候,我内心非常不安、非常忐忑。”

同样的历史背景,同样的历史题材,要推翻原来的创作重新再来一遍,难度可想而知。佟睿睿说,重生后的《记忆深处》不再以线性结构来叙事,而是用更复杂的意识流的方式,将几个不相干的历史人物编织在同一个历史维度里,每个人都从不同的角度述说南京1937。

“张纯如在和每一个历史人物对话,他们身后都代表了一群人,拉贝、魏特琳是救助者,李秀英是幸存者、反抗者,东史郎是侵略者也是忏悔者,右翼分子是否认者,张纯如是见证者也是书写者,人物的光谱在互相印证的同时,指向一个真相。”

“他们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时间交汇在舞台上,张纯如自由穿行在整个事件当中,连接起所有记忆,她作为一个现代人、作为一个线索,牵引了和南京大屠杀这件事相关的每一个人,他们每个人的命运和内心深处始终不能释怀的部分。”

《记忆深处》不以“美”为前提,而是以“真”为前提,剧中所有人物都真实存在过,是真实的历史、真实的人性,所有的美都是干扰。也因此,在舞美、服装、音乐和编舞上,主创团队摒弃了“装饰感”,还原了最直接、最有力的表达。

比如,舞美设计不用实景,极简。舞台上方悬吊一块梯形顶,形成“如在虎口”的视角效果,给人一种吞噬感,地板上铺了一块倾斜的白布,和舞台上方的梯形顶相对应,看起来就像一本书,仿佛和张纯如的写作有着某种关系。

再比如,突出舞蹈本体,没用民族舞剧里最常见的民族舞或古典舞,那些舞种太委婉,而是采用更有力量的现当代风格——不管是张纯如的独舞,还是三十万冤魂的群舞,都舍弃了修饰化的美的动作,是最直接的表达。

90后舞者唐诗逸主演张纯如,演到高潮处,她的泪水与汗水同时滴落,情绪与人物命运融为一体。出演舞剧前,唐诗逸阅读了《拉贝日记》等大量相关资料,深受触动,“我演这部舞剧的时候,和张纯如经历这一切时是一个年纪,我走到了这个人物里,我觉得我就是她。”

佟睿睿记得,在和江苏省演艺集团歌剧舞剧院创排舞剧时,演员们全情投入,主演和群演都达到了很高的状态,“他们对这个题材是有认知的,所以愿意投入这么大热情来排练,我在南京排练有时候会赶上大暴雨和暴晒,但从没有一个人迟到。”

这样一部历史舞剧不仅让年轻的舞者们受感染,也让不少观众沉浸其中,久久回不过神来。

佟睿睿希望,观众看完舞剧后,不仅仅是泪流满面或控制不住情绪地感动,而是带着隐痛,对历史、对未来有一些超越时代的思索,“我们的国家是这样一步一步从苦难岁月当中走来的,我们今天有这样美好的生活,我们的祖国在强大,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

新闻推荐

霍金“复活”, 给黑洞选了个“泄密者”

3月14日,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的离世,震惊了整个世界,也遗憾了整个世界。原以为,霍金的研究也因此划上了句号。不想,半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