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国画院“江宏作品展”:程式与阅历有了 自然有山水
11月9日,由上海中国画院主办的“江宏作品观摩展”在上海中国画院美术馆一、二层开幕。此次展览展出了上海画家江宏最近三年的60余件(组)山水画作品,尤其是2018的上半年,画家在澳大利亚南部滨海城市墨尔本五个多月的生活过程中,创作出了展览中大部分的山水画。
江宏对“澎湃新闻·艺术评论”说:“山水画还具有一定的程式化,就像诗词格律一样,掌握了一定的格律,按照其格律填词度句,自然可以写出诗来。摸到山水画的思想与技法的程式,阅历有了,自然可得到真山水。”
展览现场《溪山初雪图》
上海中国画院方面表示,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为了纪念这一时刻,上海中国画院特推出“六十年再出发”系列活动,而画师系列展就是这一活动的组成部分。这些画师系列展不仅是对画师近年来美术创作成果的展示,也是以此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一次全新尝试。《丘壑老松图》
江宏
江宏,字子敞,号恢翁,1949年5月生于上海。曾任上海书画院执行院长,供职于上海书画出版社,现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事。自述“幼即喜绘画,糊乱涂抹,无法无天。对山水画情有独钟,数十年如一日,从惭悟中顿悟。又自研艺术史,发表文章数百,专著多部。”
江宏的山水画筑基于其理论素养,注重文脉传承,侧重对中国文人画传统的研究和汲取,墨彩焕发与骨法用笔共同构架了其理想中的山林诗意境界。此次画展,为观者提供了一个欣赏思考中国画传统如何在当代探索发展的良好机会。《夏山雨霁图》
江宏在接受“澎湃新闻·艺术评论”采访时说,“山水画不是对景写生,而是要吐露胸中意趣。胸中有丘壑,方能下笔有神韵。而且作画时要有书写性,即用书法线条之美来描写山水隐逸之乐,来呈现自己强烈的真性情,故而我的山水画不作假、合规矩、有个性。我特别喜欢“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元季四大家,他们强调笔墨,强调书法用笔,进而有很强的个性。特别是黄公望、王蒙影响了明清两代的山水画发展,可以说他们的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的又一高峰。”《山路松声》
“另外,我觉得山水画家在面对山水景象时,有了感觉,且按照传统山水画的程式来画,便才用中国山水画的模样。不然,照抄眼前景象,按照近大远小的焦点透视来画,那就是风景画,而不是中国山水画。”江宏说。画中赭墨的运用
在谈及“城市山水”这一名词,江宏说,“山水画的表达与呈现,不在于身处庙堂之高还是江湖之远,不在于城市之喧嚣或者乡村之宁静。诸如宋代郭熙这样的宫廷画院画家,虽居城市里,很难有机会常年在山水中游走,照样可以画山水。近代大画家吴湖帆也是如此,不出门画的也是山水。山水在于对于林泉高致、渔樵隐逸的文化向往,有种文人情怀包含其中,而不是单纯地勾画城市面貌。另外,山水画还具有一定的程式化,就像诗词格律一样,掌握了一定的格律,按照其格律填词度句,自然可以写出诗来。所以,摸到山水画的思想与技法的程式,阅历有了,自然也可得到真山水。”《松壑雅集》画中赭墨的运用
展览中,不仅可以看到酣畅淋漓的泼墨意向,如《白云深处》、《松溪微雨》等;而且还可以遇见厚重浓艳的泼彩青绿,如《雨后泛绿》、《山路松声》等。然而,赭墨快意则是画家江宏所钟爱。松针墨叶处点以重赭,烟岚变幻中施以淡赭。赭石被水冲淡,而后破墨;云烟被墨晕染,而后洒缀浓赭。如《一溪赭墨》、《松壑雅集》、《红叶诗会》、《红树青山》等。画中点景人物
画中点景人物
除了强烈的色彩、浑厚的笔墨之外,画面中明显的个人特色让人忍俊不禁,画中题跋、画中小人、画中屋舍等让观者看到了画家可爱的一面。因在墨尔本暂居,画中便题写“画于末本居”(末而本:墨尔本);画中小人永远是简练线条勾勒下的“大头娃娃”。用画家自己的话说:“我的画画是“瞎玩儿”,也带有几分调侃。”
上海中国画院主办
2018年11月9日—11月25日
(除国定假日外周一馆休)
上海中国画院美术馆
新闻推荐
11月8日,河北省滦南县青坨营镇前姜六庄村村民在自家大棚内搬运刚采摘的蘑菇。近年来,河北省滦南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