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作家刘慈欣: 中国的“未来感”是中国科幻成长的肥沃土壤 “中国科幻产业的黄金时代可能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科幻文学,一部分是科幻影视,对中国科幻影视我是抱着坚定
“当今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正快
速推进,已成为全世界最具‘未来感’的国家,这是中国科幻成长的肥沃土壤。”中国科幻作家、《三体》作者刘慈欣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一身便装、黑色边框眼镜、脸上时常带着微笑……3日在重庆举行的第九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颁奖典礼期间,55岁的刘慈欣刚一出现,即成为关注焦点,科幻迷们争相与其合影、索要签名,刘慈欣都微笑着一一满足。
刘慈欣创作的长篇科幻小说《三体》被誉为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三体》以恢宏的笔触描述了地球文明以外的“三体文明”,并于2015年获得了被誉为“科幻界诺贝尔奖”的雨果奖。
2015年8月24日,当美国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里宣布《三体》荣获第73届雨果奖时,刘慈欣坦言有种“不真实感”。“在此之前,中国科幻文学在世界上没有任何位置可言,西方甚至不知道中国有科幻文学的存在。”刘慈欣说。
中国科幻界普遍认为,刘慈欣的《三体》让全世界认识了中国科幻文学。随后,《三体》被译为英、法、德、西等十多种语言在全球热销,中国的科幻作品开始打破文化的陌生感走向全球大众。
2016年,另一位中国科幻作家郝景芳凭借中篇小说《北京折叠》获得雨果奖,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科幻的国际知名度。“中国科幻作家连续两年摘得雨果奖,提升了中国科幻在世界科幻领域的地位。”刘慈欣说,此后越来越多的中国科幻作品被翻译出版,有些还成了英文、德文畅销书,全世界对中国科幻的关注度正不断提升。
但在刘慈欣看来,《三体》等中国科幻作品的走红,并不意味着中国科幻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
刘慈欣说,世界级的科幻作品大多数是美国科幻作品,美国科幻作品和作家数量及群体阅读规模可占全球的80%以上。相比之下,中国科幻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中国作家协会注册作家万余名,但是经常发表作品的科幻作家只有30人左右,而美国活跃的科幻作家近2000人,差距显而易见。”刘慈欣直言。
他说,中国多数科幻作品往往在国内只能卖出几千册,这说明中国科幻文学在国内还属于小众文学。“科幻文学读者数量少、市场规模不大,高质量的科幻作品和有影响力的科幻作家还比较匮乏,制约着中国科幻的发展。”
尽管如此,中国科幻正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对未来中国科幻影视的发展,刘慈欣抱有极大的肯定与信心。“科幻电影将率先成为中国科幻产业发展的新亮点,现在很多科幻影视项目都在运作之中,2019年《流浪地球》、《疯狂外星人》、《上海堡垒》等至少有三四部高成本、工业化、按照好莱坞的工业标准去生产的科幻电影会上映,与观众见面。”刘慈欣说,这将有力带动科幻文学等相关领域的发展。
由刘慈欣科幻小说《流浪地球》改编的电影将于2019年春节上映,刘慈欣表示很忐忑,“如果它成功的话以后的路就好走了,反之以后的路可能还比较漫长,但是我相信中国的科幻电影迟早会在世界上占据重要地位的。”
在刘慈欣看来,中国科幻同时也有着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有利条件,这就是中国社会本身。中国的技术革命持续推进,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这与美国科幻的“黄金时代”———20世纪30-50年代情况类似。“技术进步和经济崛起让中国社会每天都在发生新的变化,已成为全世界最具‘未来感’的国家,这是科幻产业发展的肥沃土壤,展望未来,中国科幻也将迎来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刘慈欣说。赵宇飞耿鹏宇
新闻推荐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于11月5日在上海青浦拉开帷幕。来自130多个国家的3000多家企业接踵而至,从中东椰枣到哥斯达黎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