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州第一路”到高速公路网
高速公路是什么?在20世纪70年代,国内少有人能准确地描述出它的概念。1978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不足90万公里,二级以上公路仅有1万公里,有三分之一以上的镇村不通公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公路里程发展到477万公里;高速公路从无到有,达到13.6万公里;全国99%的建制村已经通了公路。
公路从标准低、质量差到探索高速公路建设
1978年,我国公路总里程只有89万公里,高等级路、沥青路和大江大河上的桥都很少,公路标准低、质量差。当时,世界上已有约50个国家有高速公路,而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还没有起步。
改革开放之初,很多地方公路运输不畅,严重影响了物资运输。一些干线公路虽然铺上了渣油路面,但因标准低,平均行车时速只有30公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那时乘车出行的真实写照。
黑龙江省交通运输厅综合规划处处长田林回忆,20世纪80年代,黑龙江省内只有国道和省道,经常可以看到马车、牛车、非机动车和少数机动车混行的场景。
这种“窘境”,还体现在压船压港等多个方面。大中城市入口道路狭窄,车辆进出困难,造成了进出口拥堵严重;连接沿海主要对外贸易港口的公路标准低,加剧了压船压港。
30多年的探索,凝结成了一部高速公路创新史。
1984年,当时的交通部利用向世界银行贷款的契机,学习、引进菲迪克条款来实施工程管理。当时的交通部公路局设立了“世界银行项目贷款办公室”负责贷款、协调和管理,还邀请国外工程咨询公司做顾问,帮助按照国际标准编制标书,从而进行招投标工作与推行监理制度。
1988年10月,我国首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一种对速度的新概念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
1997年,哈尔滨至大庆二级汽车专用公路扩建成高速公路项目正式启动,成为黑龙江省的第一条高速公路。“技术手段和现在没法比,全靠人工拿着皮尺、花杆,每50米测量一次。”曾参与该项目设计的黑龙江省公路勘察设计院副院长刘国峰回忆。
1997年,广深高速公路正式通车运营,改变了广州、东莞、深圳和香港之间“路程长、常堵车、耗时多”的交通状况。通车20多年来,广深高速公路一直被誉为“中国最繁忙的高速公路之一”和“珠三角黄金通道”。
企业因“路”而兴
沈大高速公路,乘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春风应运而生。1990年,沈大高速公路全线通车,成为当时中国大陆通车里程最长的高速公路,被誉为“神州第一路”。
沈大高速公路是一条车流量跨越式发展的高速公路。从开通初期全线日均流量3300台次,现如今日均流量12.5万台次,车流量呈几何倍数增长。当时,沈大高速公路还是辽宁省唯一的高速公路,而现在,沈大高速已经融入了鹤岗-大连高速、沈阳-海口高速等交通大动脉。
辽宁省高速公路公司大连收费站站长冯迎春从1988年进入收费站工作,多年来目睹了这条高速公路的变化。“当时刚开通时,大连收费站每天通行车辆3000多台次,现在日常约7万台次,节假日最高达每天13万台次。刚开通时基本都是货车和公务车,现在私家车的比例越来越高。”他说。
依托辽宁高速,鞍钢汽运公司实现了企业转型发展。由于沈大高速路况佳、交通设施完备,使得鞍山到营口的集疏港运输可以由每日一个往返变为两个往返,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同时大幅降低了燃油、轮胎等消耗和事故频率。
鞍钢汽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实践证明,中等距离公路运输优势十分明显,在每年为鞍钢节约物流成本1.1亿元的前提下,鞍钢汽运公司也实现了大发展,企业因“路”而兴,跨界经营,2017年的销售收入已是2001年的20.5倍。
科技创新绿色发展
在黑龙江省公路勘察设计院,科研人员用BIM(建筑信息化模型)技术替代图纸、量尺,实现设计技术的升级。如今,戴上VR眼镜,人们就如同身临其境般“走”在设计好的公路上。
作为交通运输部首批绿色公路建设典型示范工程项目,广吉高速通过建立一套绿色公路制度和标准规范体系,科学统筹推进绿色公路示范项目建设。
广吉高速项目办负责人介绍,由于施工过程中采用了一种全新的全环保型搅拌设备,可将噪音降低至70分贝以下。通过强力收集装置,把生产过程中的沥青烟气进行集中处理,经静电除油、碱性水雾喷淋、活性炭过滤三级环保处理,达到国家环保要求后再外排。
广吉高速路面采用橡胶粉改性沥青摊铺,既解决了废旧轮胎带来的黑色污染,又提高了沥青路面性能。橡胶粉改性沥青路面可延长路面使用寿命、降低养护成本,在全寿命周期内经济效益优于普通沥青路面。据专家估算,广吉高速近70公里橡胶粉改性沥青路面,至少可消耗12万条报废轮胎。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不断完善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农村公路三大路网体系,公路实现了从线到网、从慢到快到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跨越式发展。
(新华社北京10月17日电)
新闻推荐
晨报讯(YMG记者姜晓通讯员王聪董伟蒋鲁磊)昨日,记者从开发区获悉,为进一步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该区在全市率先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