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涣救灾民
沈淦
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年),河北地区发生特大灾害:先是连续干旱,后来又有地震,农田几乎颗粒无收。老百姓没饭吃,只得忍痛将耕牛贱价出卖,聊以苟延岁月。就在这个时候,江西人刘涣出任澶州知府。他立即吩咐把国库中的银两全部拿出来,将那些耕牛全都买下来了。
第二年,灾荒过去了,外出逃荒的人们也纷纷返回家园。可是,正当春耕季节,牛都卖了,如何耕种?而市面上耕牛的价格却猛然上涨了十倍!正在这时,刘涣将买下的耕牛又全都拉到市场,仍然以去年收购的价格,卖给了四乡农民。于是河北一路,唯独澶州的老百姓,虽然也在大灾之年吃了不少苦头,却没有流离失所的。
上面的故事载之于宋人魏泰的《东轩笔录》卷四,作者称刘涣使用的是一种“权宜之术”。这就说明,刘涣的做法很可能并不“合法”——至少与朝廷的某些规章制度是有抵触的。在《宋史·叶清臣传》中,叶某在皇帝面前高度评价了富弼、范仲淹、韩琦等一批名臣各自的特点后,又称赞刘涣“刚果无顾避”,即刚强、果断,没有顾虑。确实,当时的刘涣,显然是一心一意,志在救民,至于自己的仕途得失,是不是会受到惩罚等等,哪里还顾得上计较、考虑呢!(E)③
新闻推荐
近日,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梁莹被媒体曝出多篇论文存在抄袭等问题。面对记者采访,梁莹的回应堪称“坦然”。她承认自己的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