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作家三毛往事: 喜欢捡东西 书本是心中的宝贝

甘南日报 2018-10-31 09:11 大字

◎上官云

爱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为什么那么辛酸那么苦痛,只要还能握住它,到死还是不肯放弃,到死也是甘心。”这是著名作家、旅行家三毛生前写下的一段话。至今,距离她去世已有27年多。

近日,在北京的一场分享会上,三毛的大姐陈田心、外甥女黄齐芸等人一同现身,分享了三毛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他们眼中,三毛是作家,更是亲人。

不造作、不虚伪文章传递“爱”

不长的一生中,三毛写过很多流传甚广的作品,她用爱情与旅程所凝结成的文字,陪伴众多读者度过了悸动的青春岁月。

三毛的大姐陈田心形容,“文章里面几乎都有她不同的爱在传递”。

“读三毛的文章,你能感觉到,她时而浪漫柔情像个小女人,时而又有‘狂风怒吼’之态。”陈田心读过《青鸟不到的地方》,被深深感染。她说,对一些场景,有些人看到没感觉,但三毛不是,“这就是她文字真正的魅力所在”。

她的外甥女黄齐芸则说,三毛文章里有很多隐喻,比如《周末》里提到的“船长”隐喻的就是丈夫荷西,因为荷西热爱海洋。

“三毛的文章有悲天悯人的心怀和童心,不造作、不虚伪,很诚实地表现生命周遭所有的一切。”黄齐芸评价说。

的确,对很多读者来说,三毛的作品是常读常新的。编剧史航曾形容道:“三毛的书,不是说阅读完成课程结束,终于不用再学的感觉,而是一种‘永远不拒绝你回来’的状态。在我一生中,只有金庸和三毛这两个人比较喜欢,他们是一个完整的世界。”

从小喜欢阅读,在文字中与读者共舞

能够写出如此之多颇受欢迎的文章,陈田心觉得,这跟三毛喜欢读书有关系,“书本是三毛心中的一个宝贝,而阅读是她一生持续的一个态度。”

“三毛还不认字时,我读《西游记》给她听,每次收两毛钱。”陈田心一边说一边笑,“我们从小就有探讨看书的习惯。我讲铁扇公主、唐三藏,她都听得津津有味。长大后就变成她讲给我们听”。

三毛的语言能力很好,会一点日文,西班牙文、德文,也懂一些方言,这为后来去各处旅行提供了便利。她看到形形色色的人,跟他们席地而坐,把酒言欢,又一一记录下来。

“她的文章看似随意,却是有结构的。”陈田心透露,当年没电脑,她用稿纸一个字一个字地写,然后再改,“三毛是经过思考,再诠释给大家看”。

“在三毛的文字里,我们跟她共舞、共欢乐,她很平凡,但又不同,这是读者比较喜爱探讨她的一个原因。”陈田心曾问三毛,为什么不编一些东西写出来,“她说,姐姐,我的功力还没有那么高,我只会写自己的际遇”。

1991年,三毛离开人世。在短短48年的人生历程中,她到各处旅行,著有散文集《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来》《我的宝贝》等十余种。

三毛的父亲曾评价过:“我女儿常说,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地活过。我想这个说法也就是:确实掌握住人生的意义而生活。在这一点上,我虽然心痛她的燃烧,可是同意。”

与众不同:一直勇敢追寻梦想

也许,对读者来说,三毛是一位富有传奇经历的女作家。但对陈田心来说,三毛只是那个从小和她一起长大的妹妹——陈平。从小,就是个有点儿与众不同的小孩。

“三毛出生在重庆,我们跟伯父一起住。”那时物质匮乏,傍晚,姐妹俩一人捧着一碗饭,坐在台阶上吃,“她3岁,在院子里荡秋千,荡得快翻过来,风呼呼地吹,我很害怕,说妹妹快点下来”。

从秋千上下来,三毛也不回家,而是跑到坟地里,疑惑为什么人死了要埋在泥土里;盯着地上的蚂蚱、蜗牛,好奇为什么蜗牛爬过的地面会有痕迹……遇见水塘别人绕着走,她永远是跳到里面踩一踩;隔壁林妈妈给大家做衣服,她要自己画图样。

“后来,我问别人,你的志愿是什么?有的说要做警察、做老师。只有三毛写,她要做一个拾荒的人。”陈田心说,三毛喜欢捡东西,她家里的布置,轮胎、旧木头什么的,都是捡来的。

说着往事,陈田心展示了一组老照片,其中一张记录了一次家庭聚会,那时,三毛已经有了后来读者熟悉的模样,修长的脖颈上还戴着一条项链。

望着照片,陈田心的思绪被回忆拉得很长,“她越长越美丽,我们越长越老。三毛很平凡,但她见证了自己的生命,写下了自己的回忆,一直,勇敢地追寻梦想。”

(摘自光明网)

新闻推荐

再见金庸 再见江湖

10月30日,新派武侠小说一代宗师金庸逝世,享年94岁。金庸本名查良镛,1924年3月10日生于浙江海宁,1948年移居香港,金庸是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