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否误读了“乞讨奶奶”?
闵汝明/漫画
漫谈万象
□河南张淳艺
10月27日下午,在杭州火车东站北2出租车候车区,一名79岁的老太太拿了一个简易的折叠小凳子,坐在出租车候车区的狭窄过道上,伸出左手,向候车的乘客们乞讨。与此同时,车站广播循环播放着一句奇特的提醒:“广大旅客请注意:排队点上的老大妈,利用年纪大的优势,博得旅客同情心,伺机乞讨……”(据《钱江晚报》10月28日报道)
随着杭州东站“广播打假”的视频在网上刷屏,这名“乞讨奶奶”一下子火了。据介绍,“乞讨奶奶”家里有工厂、出租房和商铺,衣食无忧,儿子孝顺,却长期“扎营”候车通道进行乞讨。车站方面对其进行过思想教育,也找过民政部门、派出所,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无奈之下,便在车站广播中录制了这段语音提醒,希望旅客不要上当施舍。
乍看到这则新闻,人们很容易将“乞讨奶奶”等同于一般的职业乞丐,网上对于车站“广播打假”也不乏叫好声,认为就应该戳穿“乞讨奶奶”的真实面目,防止其利用人们的同情心不劳而获。不过,事实真相或许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
媒体的报道中,有两个细节值得一提。一是老太太曾在杭州站和杭州客运中心在卖地图,杭州东站2013年建成后客流量较大,就转到东站卖地图。直到去年杭州东站以无证经营为由不允许她在站内卖地图,老太太才改为直接向游客讨钱。二是面对广播循环播放的“打假提醒”,老太太非但没有感到羞愧难堪,反而指着广播对记者说:“你听,这个广播里说的老太婆就是我,他们欺负我……”
应该说,老太太从内心深处并不想不劳而获。或许她就想像过去一样,在车站继续卖地图,用这种努力为自己换来一份收入。只是,在这一门路被车站堵死后,“地图奶奶”才变成了“乞讨奶奶”,乞讨似乎成了证明自身价值的唯一方式。在当地民政部门介入后,老太太明确表示不需要救助。从某种意义上讲,乞讨不是为了求得施舍,而是对于车站的一种报复。不让卖地图,那就直接讨钱,反正法律禁止无证经营,没有禁止乞讨。如今,就连乞讨车站也要拿广播吆喝“唱对台戏”,老人才会有“他们欺负我”的悲凉感。
在人们的传统思维中,衣食无忧,子女孝顺,老人就应该在家里享享清福,安度晚年。然而,老人需要的不仅仅是吃饱穿暖,还要有精神上的满足。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类需求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对于老人来说,最怕的就是感觉自己没啥用了,成了“等吃、等睡、等死”的“三等公民”。他们同样有自我实现需求,需要有存在感,找寻生活的意义。
面对杭州这名“乞讨奶奶”,车站方面和老人家属都表示无奈,改劝的劝了,该说的说了,老人依然我行我素。那么,除了劝说之外,我们有没有认真倾听老人的心理诉求?或许,为老太太找个“有证经营”的门路,让她有事做、不孤单,继续自力更生,这远比“广播打假”更管用,也更具人文关怀。
新闻推荐
重庆一载10余人公交车坠江已打捞出2具遇难者遗体 救援工作仍在进行中
28日,救援人员在重庆万州长江二桥事发现场进行救援。?28日,事发现场。28日,事故搜救现场。10月28日上午10时08分,重庆市万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