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以文明互鉴促进共同发展

济宁晚报 2018-09-27 09:43 大字

本报记者 苏茜茜

在“一带一路”与世界发展观专题论坛上,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科教、文化传播委员会副总干事,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任樊莹莹以《以文明互鉴促进共同发展》为题作了发言。

樊莹莹认为,在新时期应以原有合作共识作为交流基础,促进艺术观念再度融合,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文化的协同发展。丝绸之路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根”,是发展民族文化之魂,是当代文化、科学进一步发展的创新之源。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各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创造,是维护世界文明的瑰宝,加强丝路沿线非遗文化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但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各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因此,加强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在樊莹莹看来,创新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创新、艺术创新、科技创新的需要。创新是发展的源动力,在文化创新、艺术创新和科学创新的过程中,丝绸之路非遗文化将发挥重要的智力支持作用。传承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需要。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全球文化一体化的冲击,我们要更加重视对边缘文化或非主流文化的尊重与保护,重视各少数民族的参与,重塑中华文化的灿烂文明。

樊莹莹告诉记者,重视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建设人际关系和谐、环境关系友好型社会的需要。在关注各种传统工艺技术的表现手法、传统工艺、传统技术等表层文化现象的同时,还需要通过各种传统文化的保护,使中华民族世代传承优秀的传统价值观、道德观与民族精神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弘扬;通过对各种优秀遗产的发掘,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和谐,更安定,从这里获得传统美德的滋养,从这里汲取道德的力量。

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科教、文化传播委员会副总干事,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任樊莹莹

新闻推荐

营养午餐何以陷入“营养流失”的困境? 话题榜

■本报评论员陈曦近日,有网友在查询河南省周口市政府采购网站时,看到了一份周口市郸城县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午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