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告别倒马桶 上海90多年历史石库门居民用上抽水马桶

澎湃新闻 2018-09-26 13:14 大字

鸿运坊的居民们告别了倒马桶的日子。

这处位于上海杨浦区长阳路503弄的石库门有90多年历史,马路对面是“高大上”的写字楼,鸿运坊内却没有独立的卫生间,排队在倒粪站倒马桶是居民们的生活常态。

2017年开始,杨浦区实施了厨卫改造工程,利用有限的空间,重新改造卫生间和厨房。

“没改造之前别提多脏了,环境脏乱差,施工垃圾都是几车几车地往外拉。” 9月21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走访了鸿运坊,38号亭子间的梁云开老先生刚刚装好了自家独立的卫生间,“本来这个天井是堆杂物的,现在变成独立卫生间了,用上了抽水马桶。”他说。

鸿运坊居民梁云开家装上了抽水马桶。 澎湃新闻记者 陈逸欣 图

住在老石库门房子里的大多数人都已经上了年纪,每天要爬狭窄的楼梯通往房间,极其不便,因此告别倒马桶是长阳路503弄的居民们最期盼的。

为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2017年底,上海市、区两级政府出资1100万元,由卫百辛集团实施,对位于江浦街道的这处老房子进行厨卫改造,增设独用卫生间。2018年春节以来,共有63幢房屋的厨房完成了改造,共新装了171个抽水马桶。

改造前后对比图。改造方供图

今年72岁的梁云开便是此次工程的受益者。他表示,从2017年开始,区里就着手给他家进行厨卫改造,在他家的天井“变”出了一间几平方米的卫生间,还在楼上的卧室内装了一个卫生间,马桶、淋浴龙头和洗手池都有,“虽然卫生间不大,但也比原本每天爬楼倒马桶方便多了。”

不过工程涉及众多居民,每户居民对居住条件的要求也不相同,工程在一开始进展得并不顺利。

“有些居民一开始不同意进行改造,我们就反复上门给他们做思想工作。”改造方有关负责人称,在长阳路503弄,每幢石库门老房子通常住着三至四户人家,每户居民对于居住的要求各不相同,而且在原本就狭小有限的空间内新增卫生间有一定难度。为此,改造方制定了“一户一方案”,在辽昆居委会支持下,和居民反复商讨,由租赁户签字确认。

杨浦区卫百辛集团制定的“一户一方案”图纸。 澎湃新闻记者 陈逸欣 图

关于卫生间的改造,一般住客堂的,装在天井里;楼上人家,装在底楼楼梯下;亭子间,大多装在靠窗的角落里;住三层阁楼的,装在晒台上。楼梯太窄的,则视情况适当将楼梯板进行拓宽。

关于公用厨房的分割,则是精确到了厘米。现在,走进一幢幢老房子,原来油腻拥挤的公用灶间,变得宽敞明亮,灶台、水表和煤气表,或整齐地排列在角落,或妥善地藏到了橱柜里。

“以前厨房乱七八糟,地上墙上油渍积了厚厚一层。”住在106弄的黄先生透露,现在厨房经过改造,已经大变样了。在原有共用厨房的基础上,给每户设置独立的煤气灶、水斗,厨房墙面铺上了瓷砖、地面铺防滑地砖,新做橱柜,新铺大理石台面。

改造前后对比图。改造方供图

原本一个厨房一个卫生间要三户合用,如今改造方根据居民的习惯,特地把原来的空间分出三个隔间,其中分别设有三间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水表煤气表都分开来,不会有矛盾了,上厕所也不用排队了。”住在22号的居民陆女士告诉记者。

改造前后对比图。改造方供图

施工单位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了不伤及百年石库门老建筑,施工过程严格遵循老建筑保留保护的规定和要求,不破坏石库门的外立面和房屋原始结构。屋内有些部位不能穿排污管道,部分管道就贴在外墙上。小区原本没有化粪池,为避免污物无处可去,施工队在弄内地下找到了空间,新装两个化粪池。

新闻推荐

海口探索行政案件跨区域异地管辖

“原由海口市龙华区人民法院管辖的一审行政诉讼案件,由海口市秀英区人民法院管辖。”今年7月1日起,海口地区基层法院行政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