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民俗花样多:偷月亮菜 团圆饮酒吃新米饭
“十二度圆皆好看,其中圆极是中秋。”中秋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吃月饼、舞火龙……中秋习俗真可谓丰富。但是,它们都是怎么来的呢?
节日别名多:都是咋来的?
中秋节,又称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拜月节或团圆节,名字之多,令人眼花缭乱。它为啥会有这么多别称?
从时间上来说,古代帝王祭月的时间点是农历八月十五,正好处于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八月节等;在习俗上,又有各种祈求一家人团聚的活动,所以又名“团圆节”。
当然,从古至今,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亮进行的,渐渐地,人们就赋予这个节日名称更多美好寓意,比如“月节”“月夕”“追月节”等等。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据考证,“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古籍《周礼》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
时间推移至唐朝初年,中秋节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拜月求福佑 烧宝塔灯
偷月亮菜
早在魏晋时期,民间就出现了赏月活动,到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民间流行“拜月”祈求福佑。每到八月十五,在院子里摆上香案,再陈列好祭品,月饼和西瓜必不可少,手巧的人还会把西瓜切成莲花状,十分好看。全家人依次祭拜月亮后,当家主妇切开月饼,分给每个人,不能多切也不能少切。
江南一些地方则有“卜状元”的习俗。就是把月饼切成大中小三块叠放,而后全家人掷骰子,按照点数大小分别取相应的月饼吃掉,其乐融融。在浙江一带,观潮也算得上是中秋时的一件盛事。
“较为典型的民俗活动还有烧宝塔灯、放孔明灯,偷月亮菜等,一家人会在中秋当天团圆饮酒、吃新米饭。”民俗学专家萧放说道。
现在中秋节可以怎么过?
在古代社会,中秋节是民俗大节,也是重要的社会生活节点,那时,很多社会活动都是根据一年的几个大节来确定的。而现代社会情况发生改变,中秋节可以怎么过呢?在萧放看来,此时是很好的文化教育、文化传承的机会。
“现在月饼卖得好,月饼也是中秋节的一个标志,大家分享月饼,其实意味着分享亲情。”萧放表示,中国人重视家庭,重视团圆,今天,还更重视“社区邻里”的横向社会关系的调整或构建,“可以利用中秋节,加强社区关系”。
萧放认为,赏月时的情感表达,可以有更广大的内涵,“让邻里之间更和谐,让社会基础更稳定,这可能是今天中秋节要发展的一个趋势”。
“过中秋节,可以适当增加娱乐因素,让传统节日变成快乐的节日,年轻人也喜欢。”萧放建议,这样的话,传统节日才能更久远。
(据中新网)
新闻推荐
家是国家和社会最坚实的基石,是人们心灵最温暖的港湾。回家,让陪伴与团圆成为节日最好的礼物“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