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写给天下“美君”的心灵家书

齐鲁晚报 2018-09-19 03:06 大字

□雪樱

台湾作家龙应台的书,总能在公众中引发情感共鸣或心理共振,最新出版的《天长地久:给美君的信》也是如此。这本书似乎更适合旅途中阅读,时间与空间的隔离,颠簸感与历史的沧桑感合拍,能够使人对聚与散、爱与恨、陪伴与告别生发出更大的隐痛与思考。

写给美君的信,主题仍是陪伴:“邻人送来一篮黄瓜,我们都还坚持要以萝卜装篮回报。这些送给我们‘人生\’的女人,我们拿什么装进篮子呢?”但是,不同于《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目送》中的陪伴,这是一种走进灵魂的陪伴。一切源自一次山中的禁语禅修,她在鸟鸣声中做出决定,离开文人安静的书桌,回到屏东潮州乡野。她用三个星期把仓库改造成写作室,从此留在失智的母亲身边,“我终于第一次得知,你完全感受得到我的温暖和情感,汩汩地流向你,此生唯一能给的只有陪伴。”因此,这些信笺也就不同凡响——不只是写给母亲,也是写给天下母亲的心灵家书。

本书首次采用复调结构,有19封她写给母亲的信,舒缓而优美的散文笔触跌宕出由浅入深的生命省思;还有一部分,是她从数千份历史材料中筛选出来的35段“大河图文”,涵盖抗战事件、美君的日记以及家书、纪念性照片等。亲情与历史交织,文字与影像交错,读来令人感慨又唏嘘。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这句泛滥的鸡汤文背后,折射出现代人的情感饥渴和精神萎缩。龙应台主张有质量的陪伴,首先是自我的忏悔,“为什么在你认得我的那么长的岁月里,我没有知觉到应该把你当一个女朋友对待?”她推崇“闺蜜视角”,女性意识和平等视角背后是心灵的敞开、沟通的纵深。如果把母亲当做闺蜜,有什么话不能说、不可说呢?这正是中国式母女所不能及的地方。其次是代沟的弥合,她之所以直呼母亲的姓名,是出自尊重与接纳。战乱年代,美君背井离乡,20岁的美君爱上槐生,颠沛流离,饱受饥困劳顿之苦,但是,历史的漩涡无法淹没掉她的个性,“如果能记得,母亲也有自己的名字,你对她的态度也是会不一样的”。骨肉相连的生命链条上还有尊重,“当两代的关系,没有一个开放平等的意识,爱就会化为勒索,变成爱的暴力、亲情的暴力。”她在书中列举的瑞典导演伯格曼、张爱玲、卡夫卡,都是对借爱勒索的深刻反思。

最后,陪伴是生命的感恩:“大武山的山径上,是美君在施舍于我。”这种施舍不只是智慧的点亮,还有一层意义是生死的预见,“谢谢美君,她让我看到了空椅子。”空椅子也可以是空舞台、空篮子,因为看到,所以开悟,知道该做些什么。

如果把陪伴比作一条河流,上游是找寻记忆,下游就是叶落归根。龙应台通过断裂的历史片段,找寻记忆深处的母亲,看时间的凿工怎样在她的命运版图上神奇运笔,又在沉重的肉身上施以功课。其实,她的找寻也是完成一次自我的确认,无论是浙江淳安香凝表姐给母亲回信中的安慰,方言“唧佳不”流转出浓浓的乡愁,还是战乱中母亲誓死保存的木头书包,被她在演讲中多次提及。可见,陪伴是一门可以模仿但不可蹉跎的生命课程或课业实践。龙应台在照料母亲的过程中,用棉花擦拭母亲积了黏液的眼角,用可可脂按摩母亲布满黑斑的手臂,用剪刀修剪母亲石灰般的脚指甲,剥橘子、洗碗、走路,都是她的日课,她的身心也得到升华。她由此想到自己22岁时邂逅一位美国教授,继而才获得出国机会,她一直想去看望这位教授,却总是杂事缠身,总是“再等下一次机会去吧”,直到对方去世也没能见最后一面。她告诫自己,“总是在机会过失之后,才明白,我必须学会把暂时片刻当作天长地久,给予所有的‘旅寓\’以‘家园\’的对待。天长地久,指向的是死亡,是直面死亡的达观态度,也是尽孝趁早的现代内涵。这个尽孝,除了父母,还有善待我们身边的人。”

从《目送》到《天长地久:给美君的信》,龙应台实现了生命的放空和自我的完成,是“空山松子落”的人生态度,也有对历史与记忆“最大的温情与深意”。书中彩色印刷的“大河图文”,无不触动人的神经。比如,1933年希特勒上台,德国的校园里全面改写教科书,除了历史书,生物、数学也被改写,有三分之二的小学教师经过“改造”。但也有明白人,有位地理老师说,“我教学的时候尽量教真实的知识,希望他们长大后还能够面对正常世界。学校里只剩下四五个不是纳粹的老师了,但我们不愿意离开,因为,如果我们也离开,德国就没有诚实的教学啦,所有诚实的人都已经在监狱里了。”特殊时期,“一个人的力量”令人无比敬畏。还有一张图片,令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美军派到日本去了解战后状况的摄影师奥唐奈,他用相机定格了1945年的一个10岁男孩,他背着一个小弟弟,但表情坚硬,背着的小婴儿头垂向一边,好像已经睡着。而后,有个戴白口罩的大人走过去和他说话,想把婴儿背带解下来,此时他发现婴儿是死的。由此,我明白了龙应台两年前做的演讲《一个人的记忆》,“如果个人记忆是丝线,集体记忆就是用丝线编织起来的网。而战争是最容易让记忆彻底断裂的事情。”

与其他课程不同,陪伴这门课业很难修得高分或满分。就像龙应台的美国同学冰娜与85岁的母亲若莎抵达瑞士的苏黎世,若莎准备在病情恶化前接受“尊严死”,你能说冰娜的陪伴修得满分吗?很多时候,陪伴比我们想象的要简单,又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唯有更多的身体力行,去做、去听、去平视,唯有更多的舍得与放空,才能让爱“月照山涧,幽影无声”。

新闻推荐

华西能源签约澳洲光伏项目 每股或增收3分钱

本报讯(记者杨成万)近日,华西能源(002630)发布公告称,公司、深圳万兆能源互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万兆能源公司)与澳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