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工作做得细 群众少怨气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8-09-18 11:49 大字

在农村,各种矛盾纠纷客观存在,需要正视。但记者在长期采访中也有一个明显的感受:有时基层干部多打一次电话,事情说清楚,在和村民的交流中多一份诚意,就可以化解纠纷,甚至消灭矛盾——部分村干部的工作可以更细致一些。

不久前,本报一读者打电话向记者诉苦,他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去年六七月份,村干部打电话给在福建打工的他,说政府有个扶贫政策,贫困户办理贷款给企业用,每年可以分红3000元。随后,他从福建赶回来办理了贷款手续。春节回家过年,他去问村干部分红的事,却被告知没有分红。

原来,他虽然办了贷款手续,但因种种原因未能通过银行审核,款没贷下来,自然就没有分红。

在交流的过程中,记者能感受到该贫困户的怨言:从福建回老家,一来一回,车费加各种花费,要1000多元,这对他来说不是小数目,本来家里条件就不好,没有分红,还倒贴了1000元,不划算。

其实,像这种情况比较容易解决,村干部在通知该贫困户时,把事情说清楚,明确地告知村民,该贷款如果批下来,就有3000元分红,如果批不下来,就没有分红,既把政策通知到,避免了自己工作失职,也把决定权交给了贫困户,不替农民当家,这样就避免了矛盾。

前几日,本报刊登一稿件,披露某地事先未告知村民即拆除其危房,让农民意见很大。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工作不细造成的。如果该村民房屋真的已经到了非拆除不可的境地,村干部也应打电话通知他一声,告诉他不拆除的危害,包括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相信该村民会自行拆除,房屋拆除后也不会有这么大的怨气,四处信访。

今年恰逢村两委换届选举。 9月上旬,某读者向记者反映,有干部不仅少发了几张选民证给他家,而且态度蛮横。记者将情况通报给该镇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负责同志经调查后要求有关干部整改,后来登门道歉,并解决了问题。该读者对此表示了谅解。

诚然,“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很累,但基层矛盾有时的确和少数干部的工作作风密切相关。工作细一些,矛盾就少一些,工作粗一些,矛盾就多一些。在和农民打交道时,一句贴心的话语,一个诚恳的态度,一个关怀的表情,都可以化解矛盾,减小工作的阻力。说到底,关键就看心里有没有装着群众。

(本报星级记者 胡明兵)

新闻推荐

统计督察是遏制统计造假的利器□冯海宁

为了构建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督察机制,推动各地区各部门严格执行统计法律法规,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中共中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