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低价游”何以成“打不死的小强”?

安徽法制报 2018-08-24 12:00 大字

核心提示

眼下正值暑期旅游高峰,虽然近年来旅游法、新修订的《旅行社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出台均对不合理低价游、强制购物等问题做出相关规定,但在庞大的市场需求和回扣利益链条驱动下,低价游”仍是国内旅游市场难以根治的“痛点。

难逃1“低价游”

强制消费陷阱

非法“一日游”长期以来是北京旅游市场的一大顽疾。根据暗访及北京市消协发布的体验报告,这类“低价团”往往在游客上车出发后“露出真容”,要求游客补交团费及自费景点费用否则直接甩客,或是压缩游览时间,致使游客不得不购买景区内缆车票、游船票等。在北京市消协发布的体验报告中,一家名为“我行我宿”国际旅行社导游推出了强制自费项目“大龙舟”每人100元,称不交这个钱行程无法继续进行。

在日前云南昆明警方打掉的一起“低价团”违法案件中,涉事旅行社导游会尽量让游客少睡觉、少进景点,时间都被挤压出来购物,而购物店内产品的销售价格远远高于进价,多的达到100多倍;还有地方的旅行社以不足百元的价格吸引外地游客,在广告中把当地非景点形容为“可免费游览”,目的仍是拉拢游客购物, “上钩”其中 的多为老年人。

回扣成“低价游”最大利益驱动

一名旅游从业者说,当前国内旅游市场强制购物最为突出的是云南等地。“一些地方购物、餐饮商家会给导游40%—50%返点,在云南可以达到百分之七八十。地接社将整段行程‘卖\’给导游,或者是分段‘卖\’给不同的导游。导游最终通过诱导、胁迫等强制消费办法赚回扣来‘填坑\’。”

根据昆明警方打掉的违法案例,短短一年多,一个购物店返给一家旅行社回扣近2000万元;游客购买的翡翠、银器等商品,回扣低则30%、高则90%。其中,一家涉案旅行社70%以上的收入都来自购物回扣。正是靠着高额回扣,这家只有12人的旅行社2017年净收入达1200余万元。

除了购物返点,导游在游客自费项目中也有利可图。据北京市旅游委执法大队相关负责人表示,旅游法出台后,导游强迫购物的情况减少,景区门票回扣和差价是“一日游”导游收入的主要来源。例如北京昌平一家文艺演出馆,也是“一日游”和周边游的必经地,对外门票每张150元到180元,但给导游的价钱只有10元,导游则以100元一张卖给游客。

破解症结需多方合力

近年来屡屡发生的“恶导游”事件,就是“低价团”暴露的典型问题。一名旅游企业负责人介绍:“不少导游由于没有底薪,缺乏保障,也缺乏考核奖励机制,因此大多抱着‘捞一把是一把\’的心态从事旅游工作。提高旅游行业的准入门槛,提升旅游行业的待遇,是破解‘低价团\’问题的重要环节。”

业内人士同时指出,消费者要理性文明消费,强化维权意识。北京市消协秘书长杨晓军认为,消费者在出游前要了解旅游线路信息,理性文明消费,对于低价团、甚至零团费线路要警惕。要加强自身权益的保护,在出游前务必签订合同,注意合同中的不合理条款内容,保存相关证据,最大程度保护自身利益。 ·鲁畅周蕊程迪·

新闻推荐

中国初创企业活力四射

韩国初创企业战略联盟中心主任林正郁最近撰文说:我原本对中国企业不关注,只觉得生产假货的多,且凭借对外企的封锁才得以兴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