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第一破”精神开改革新局
(接第一版)
“其实当时政府对破产企业职工的安置措施还是很周到的。”张希永说,“要是想做点小买卖搞创业,政府给予一定期限内相关税费减免支持政策,技术过硬、想转岗到其他企业就业的,劳动部门进行推荐安置,尤其是还专门安排残疾人到社会福利企业工作。”
破产关闭了一扇旧厂门,开启的是一条新生路。
“企业黄(破产)了,符合市场规律,但思想不能破产,我要长长志气,不能总让人叫我“破产厂长”。”原沈阳市防爆器械厂破产后厂长石永阶对媒体说。
下岗后,他创办了豆腐食品厂、金属垫制品小工厂,不到一年就挣了20多万元。技工徐长生凭本事考入沈阳一家大型企业,成了钳工班班长,连续几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张希永则走上了自己喜欢的文艺道路,成为一名小有名气的喜剧演员……
三张黄牌,送走了一个计划体制中诞生的防爆器械厂,也迎来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一个由死向生的新拐点。“实施破产是为了减少破产,破产被赋予了新的含义,那就是新生。”李中鲁说。
“再亏下去,我们厂也要破产,“大锅饭”吃不成了。”受到破产试验的警示震动,沈阳市许多企业纷纷采取自救措施改善经营,有9000多家小型企业先后摆脱困境,重现生机和活力。
“惊天第一破”给企业上了一堂市场课,更为国家建立企业破产制度提供了实践样本。1986年底,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2006年8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历经20年探索,企业破产制度终于得以建构。社会保障、产权界定等配套政策也日益完善,破产适用范围从国企扩大到私营、三资企业等各类企业。
32年前,人们还在为企业破产而争论;
32年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有生有死,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常态。
据最高人民法院统计,2017年全国法院新收企业破产申请审查、破产案件9542件,同比上升68.4%。
一些企业虽然破产关闭了,却有更多的企业新生成长起来。工商部门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新设市场主体1924.9万户,同比增长16.6%,平均每天新设5.27万户。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市场主体从不足50万户增加到目前的1亿户以上,增长了200多倍。
8月初,大连,阵阵海风拂过,浴火重生的东北特钢集团炉火正旺。
这个一直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提供优质特殊钢材的“特钢巨无霸”,2016年因严重债务违约,生产经营难以维系。2017年9月,新的战略投资者进入东北特钢,加速破产重整。
“今年以来,企业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一举实现扭亏为盈。”东北特钢集团总工程师董学东说,“新的战略投资者进入后,企业管理向“严、细、实”转变,产品合格率大大提升,综合成本也降下来了。”
不裁员,不让一个员工下岗,这是东北特钢破产重整过程中特别确定的一条原则。
“发生债务违约、经营严重困难后,一些职工对企业和自身前途担忧,个别也有辞职走的,但破产重整方案确定不裁员后,员工的心渐渐安稳了下来。”东北特钢集团大连特钢公司炼铁厂厂长白冰洋说,“现在,产能在逐渐提升,生产任务日益饱满,高级线材的日产能已经超过设计产能,计划再将设计产能提升一倍以上,车间效益不断提升,让职工的安全感和稳定感更强了。”
“与32年前“第一破”不同的是,东北特钢并非产品没有市场,而是因为产能改造背上了180多亿元债务,每年财务负担就要30多亿元,不破产重整就是死路一条了,”辽宁省国资委副主任徐吉生告诉记者,“破产重整比破产倒闭进了一大步,沙钢集团注入45亿元资金,推动技术升级,重塑经营机制,让东北特钢走向新生。”
“无论是破产试验,还是市场化法制化的破产重整,我们付出了代价,收获了经验;要在新一轮改革振兴中重塑信用,创新机制,推动高质量发展,”徐吉生认为。
改革开放40年之际,东北老工业基地正迎来新一轮振兴,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期。一些干部职工认为,东北曾走在我国改革前列,当前尤其需要发扬当年“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突破体制机制束缚,涅槃新生。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林木西认为,“惊天第一破”,对突破社会主义企业“只生不死”的观念桎梏、确立企业破产退出制度,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时至今日,面对比32年前更为复杂的改革形势,更要借鉴当年的改革精神,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辽宁大学地方财政研究院院长王振宇说,改革要有新突破,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唯有如此,才能破障闯关,攻坚克难。
从32年前的“惊天第一破”,到近年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再到最近东北特钢的破产重整新生,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减乘除”一起做,不断创造新的改革样本,破浪前行。
破产改革之先起之于沈阳,突破老工业基地改革之难,更需改革自觉。
“改革不能一蹴而就,要久久为功,”辽宁省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改革综合处处长沈强说,“当前老工业基地的改革任务更为艰巨和繁重,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改革信心和韧性,为新一轮振兴提供强大动力。”
新闻推荐
谈起上海,很多人的印象是高楼鳞次栉比,外滩雍容典雅,南京东路上衣香鬓影,人流不息。就是这样一座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拥有着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