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住痕迹管理过度之风
痕迹管理,是近年来新兴的党政机关绩效考核手段,每个单位、每位干部,平时都做了哪些工作,又是如何开展工作,都可以通过具体的文字和图片材料展现出来。应该说,“痕迹管理”弥补了过去党政机关绩效考核相对虚化的不足,使考核内容更加具象,有章可循,便于操作。不过,一些地方在执行过程中过于注重痕迹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演变为“痕迹主义”。
雁过留声,抓铁留痕。痕迹管理的本意,就是干事有依循,程序可溯源,方便回头看。但是,如果一味地在痕迹上绣花,不计成本、不问代价,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削足适履、本末倒置。工作留痕毕竟只是一种手段,过多过滥、过度依赖,就背离了留痕的初衷,甚至沦为一种形式主义,滋生欺上瞒下的工作作风。试想,检查脱贫攻坚的效果,不去看群众增收了多少、生活条件是否改善、群众口碑好坏,却把主要的目光停留在文字材料的完整、丰富上,甚至以痕迹来评判工作得失,显然已经是本末倒置,既苦了基层,又不能达到有效监督的效果。
规避“留痕”的形式主义,必须自上而下整治新形式主义,彻底转变领导机关的工作作风,改变考核基层干部的“痕迹管理”办法,对痕迹化管理进行瘦身,不断优化检查方式、改变考核方式,科学衡量基层干部政绩和作为,避免过度重视文字材料,刹住过度的“痕迹管理”之歪风,杜绝“痕迹主义”在基层蔓延,切实为基层干部减负减压,确保基层干部把主要精力用在为民务实上。
新闻推荐
生活向左,梦想向右。人生路上,我们才郁郁葱葱,欣欣向荣。有生三十余年,离家二十多载。这些年,我一直走在回家的路上。家乡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