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推介 在品格之路上锻造自己
“幸福是我们在追求道德目标和培养高尚品格的过程中意外收获的副产品。不过,它也是一个必然结果。”
曹瑞
“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品格高尚的人,也想为更远大的目标而奋斗。但是,由于缺少具体的道德标准,不清楚如何使内在生活更有意义,甚至不清楚如何培养品格,如何使思想更有深刻的内涵。”这个难题,是许多人在人生奋斗路上的困惑,也是美国作家戴维·布鲁克斯的困惑。于是,戴维·布鲁克斯写了一本《品格之路》来探讨这个问题,也希冀通过这本书给困惑的人们指明思考的方向。
关于人的天性,戴维·布鲁克斯打了个形象的比喻。他援引《有信仰的孤独人》一书中的概念,指出每个人的天性中都具有“亚当一号”和“亚当二号”。“亚当一号”是人们外在的、追求物质财富和权势地位的,有野心的一面;“亚当二号”则是人们内在希望拥有卓越的道德品质,追求幸福感和忠诚、善良等美德,并以创造和发挥自己的潜力为荣。布鲁克斯还指出,“亚当一号”和“亚当二号”遵从不同的生活逻辑,前者崇尚实用主义,投入的目的是为了回报;后者则追求锤炼自己的道德内核,培养出一颗智慧的心。
戴维·布鲁克斯对此提出了“简历美德”和“悼词美德”的说法。“简历美德”存在于人们的外部世界,追求的是财富、荣誉和地位;“悼词美德”存在于我们的内心,追求的是友善、勇敢、诚实和同理心。
《品格之路》这本书,旨在讨论“悼词美德”,通过分享一些人培养优秀品格的成功经验,向读者指出,在平凡的生活中提升自我修养的重要性。戴维·布鲁克斯认为,品格跟思想一样,在我们的人生中具有重要地位,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品格的力量。品格的养成,要不断地对抗内在的自我,对抗人性的弱点。“小我”和“大我”在外部世界取得成功固然重要,但在内心世界与自己的缺点展开斗争才是人生磨炼的核心内容。
戴维·布鲁克斯用多位知名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来研究他们如何挑战自我的局限和缺陷,从而更加完美地提升自己的故事。他们中有罗斯福新政的幕后推手弗朗西斯·帕金斯,有为终结种族歧视而奔走的贝亚德·拉斯廷,有出色的小说家乔治·艾略特,还有著名的文学家塞缪尔·约翰逊等。
书中讲述了乔治·马歇尔的故事。马歇尔是美国著名的军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帮富兰克林·罗斯福出谋划策,后出任美国国务卿和国防部长,1953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可是童年时马歇尔却没这么杰出,9岁时面对简单的入校考试问题,马歇尔一道题也答不出来。在学校和家里受到的挫折,让马歇尔明白,他的天赋不足以支持他走向成功,要想有所发展,就必须依靠不断磨炼自我,培育出坚持和自律的品格。于是他进入弗尼吉亚军事学院刻苦学习和训练,最终收获了属于自己的成果。
伟大的成就并非来自旦夕之间,而是来自数年如一日的努力。在戴维·布鲁克斯的观点里,通往高尚的品格之路首先要崇尚恭谦之道,严于律己,要收获,必先付出。这恰恰和东方哲学中的一些传统思想不谋而合,比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等等。我们自古以来就赞美那些磨砺自身品格、追求崇高美德的人。
当然,与自身缺点的斗争绝不可能孤军作战,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无法单凭自己的努力就轻易实现自我掌控这个目标。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包括家人、朋友、规则、传统、制度、典范以及信仰的帮助。在品格塑造的道路上,我们需要有人为我们指出错误,提供正确的建议,不断地鼓舞、支持、激励并且启发我们。戴维·布鲁克斯认为,榜样是最好的老师,同我们崇拜或热爱的楷模接触,能最有效地提高我们自身的道德修养。
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但我们可以竭尽所能地去追求完美、接近完美。在追求美德与品格的道路上,我们也将收获意外的惊喜。人的一生中能够带来最大幸福感的是什么呢?戴维·布鲁克斯的答案是,追索自身存在之意义和价值时的心灵指向。他在书中道出:“幸福是我们在追求道德目标和培养高尚品格的过程中意外收获的副产品。不过,它也是一个必然结果。”
新闻推荐
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使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本质,不将论文、外语、专利、计算机水平作为应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