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深圳新房改是更高明的“抢人大战”

金融投资报 2018-06-16 02:05 大字

宋清辉

摄影 李里

■ 宋清辉

6月5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正式对外发布《关于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深圳推出房改新政的时间点,正是各省市抢人大战正酣的期间,也是深圳市重点企业全世界招聘人才的关键时间,还是毕业季即将到来、将有大量青年人才涌入深圳的前夕。人才是城市发展的第一资源,实践证明深圳在改革开放40年能够取得突出的成就,和经济特区诸多吸引人才的政策密不可分,想要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实行更深层次的改革,深圳就必须持续引入众多多层次人才。因此在吸引人才的方面,深圳迈出了大胆的一步。

按照意见,深圳市计划到2035年新增建设筹集各类住房共170万套,其中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各占总供应量的20%,总量不少于100万套。值得关注的是,人才住房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申请,意见中指出是“重点面向符合条件的企事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高技能、社会工作、党政等各方面人才供应”,即需要有一定能力、有一定经验且有一定可支配收入的群体,才有资格购买或租住这类住房。也就是说,深圳计划在未来的17年里,通过人才住房引进大约34万中高级人才及家属。

另外两种类型的住房则是面向大多数人,这种安排虽然考虑到了人才、普通家庭和中低收入群体,但平均的分摊方式并不符合社会人群组成结构。理论上,金字塔形的模式结构可以更好地让更多的人群享受到这一政策带来的红利,可深圳市并没有这么做,这就说明深圳此次房改的目的就是为了吸引人才,在吸引人才的同时兼顾一部分其他结构人群。再根据深圳近期、中期和远期的住房供应计划,预计深圳在未来三年内会有发展大动作、未来八年内将全面发力“中国制造2025”,再往后十年的安排应该是在人才储备的同时做更全面的发展。

深圳此次房改的举措对其他城市而言有借鉴意义,譬如深圳房改新规确定了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性住房6:4的比例,这个比例是由深圳本身的特殊性所决定,而不是城市的普遍性。然而对其他城市而言非常具有借鉴意义,设置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的比例,对一线城市、大城市而言,有助于吸引国内外各方面的人才,人才战略的落实;对于中小城市而言,城市也许不具备人才吸引力,但这类设置,有助于自身人才的培养,建设人才住房鼓励当地适龄人群通过学习、工作等方式成为符合要求的人才。

由于通过这种房改政策来吸引人才还处于初始阶段,不宜现在就下结论来判断这种做法是否可取,但相比其他城市的抢人大战,通过实质性帮助来深人才缓解住房难的问题,深圳的这种政策也展现了不少诚意。

也许会有人觉得奇怪,既然深圳对人才非常重视,那么为什么人才住房的价格要高于安居型商品房价格?因为这种方式比较理智。人才需要吸引、需要留下来,但是对于深圳市政府而言,他们不可能有精力去认定那群庞大的来深人群是否是真正的人才,真正的人才必然能够通过自己的能力创造价值,可以快速积累财富,因此也可以在深圳房改的安排下先是租房、然后买房。因此这种方式是对人才筛选、加快人才竞争、获取高质量人才的方式。而深圳对人才购房后交满15年社保,可将住房进入交易市场的政策,更是留住人才的一种方式,即在深圳工作满15年、为深圳发展贡献15年,那么那曾经40%的差价,是深圳这座城市向人才的回报。

所以,房改新政中规定对安居房将设财产限额门槛、对安居型商品房实行一定年限内的封闭流转等创新制度,是一种相对公平的方式。房子不是赠予,是一种争取,需要通过人们努力赚钱获得,设置财富门槛、让人才看到买房的希望就在不远处,可以更好地调动人才的积极性;设置年限内的封闭流转制度,会让那些想炒房的人无法钻空隙,理论上对人才引进和制度规范都是有利的。如果在出具的具体细则中,制定出对那些恶意获取资格、恶意炒房者严格的惩罚措施,会更有利于人才的引进。

看起来房改新规会对房地产商产生冲击,会让大量的人群进入价格相对低很多的人才住房、安居房、保障房当中,供给会发生改变,于是会令房地产商遇冷。实际上,如果新规能够实实在在引入高质量人才,那么会在未来对深圳的产业机构、产业转型升级起到助力作用,自然也会对深圳的资产价值、不动产价值起到提升的作用,也就意味着新政对深圳未来的房价是具备刺激作用的。同时随着人才的不断涌入、竞争的加剧,会令供需更加紧张,从深圳人口流动情况来看,每年都有近50万人流入,而每年入市的房屋大大低于人口流入数量,会令这种供需更加紧张。

而且,房改新规中表示人才住房和商品房是挂钩的,这也说明期待房改新规抑制深圳当前房价也会非常困难。需要明确的是,能够刺激深圳房价走高的因素有很多,房改只是其中的一点。

整体而言,深圳此次房改的重点在于人才,只要人才这一第一资源到位,深圳的未来将大概率获得更好的发展,当然也包括房价。

新闻推荐

老年储户被诈骗,银行也需担责

广东佛山年过七旬的陈老先生在办理了手机银行业务后被电话诈骗98万元,遂将银行告上法庭索赔100多万元。近日,佛山中院作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