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丁白记”文玩葫芦
笔者收藏了一对清代文玩葫芦。较小的一只皮色暗黄,其最大腹径为5.3厘米,高11.5厘米,重56.5克;略大的一只呈深褐色,其最大腹径为9.3厘米,高12.2厘米,重60.7克。从整体上看,这对葫芦形制精巧,包浆醇厚又不失润泽,色质漂亮,在充足的光线下,圆润的表面闪亮通透,隐隐可见底色中少许暗淡。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两只葫芦上皆刻有行楷文字,字体俊朗潇洒,运刀入木三分:小葫芦上文字为“清逸”,大葫芦上为“思雅”,并附有款识“丁白记”字样。风格一致的文字加上腰部以尼龙绳捆扎连接,浑然一体。
中国人喜爱葫芦,一方面是因为葫芦生长旺盛,能蔓延、多果实,这一点与希望子孙繁衍的愿望相吻合,加上葫芦外形很像“吉”字,进而引发人们对其钟爱与崇拜,成了增寿降瑞、保佑子孙的吉祥物;另一方面,葫芦与“福禄”谐音,因而古人多将此题材用于祥和图案中,表达美好愿望,如“子孙万代”“万代盘长”等。有些人家在屋梁下悬挂着葫芦,称之为“顶梁”,据说这样做后,居家一般都比较平安顺利;较讲究的民众,则用红绳线串绑五个葫芦,称之为“五福临门”。此外,在道教文化中,八仙之一的铁拐李用葫芦作为法器,民间也便将葫芦视为镇邪的宝贝。
这对葫芦为笔者前年去台湾旅游时购得。当时一行20余人中,多人对这两只小巧精致的宝贝赞不绝口,均有购买意向。老板见状提出,谁讲出一句与葫芦有关的谚语,葫芦便归其所有。笔者随即说出:“厝(音错)内一粒瓠,家风才会富(意为在家里摆放一个葫芦,才会发财富有)”,从老板口中得知,款识中的“丁白”乃是一位清代藏书家,浙江湖州人氏,约在咸丰十一年开始大规模搜罗藏书和刻书,颇负盛名。(王继军)
新闻推荐
6月9日,外语听说测试过后,2018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统一文化考试顺利结束。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市教育考试院获悉,统一高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