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起海之南】安娜:离核反应堆最近的女人
老一辈人的都还记得,建省之初的海南,电力短缺是常态。经商的店铺家家备一个小型发电机,是那个年代最深的记忆。
缺电早已成为历史,如今的海南,用上了核电这种清洁能源。
海南核电1号、2号机组分别于2010年4月和2010年11月开工建设,1号机组于2015年12月投入商业运行,2号机组于2016年8月投入商业运行。
“双核驱动”根治了困扰海南多年的缺电问题,每年提供的电力约占海南省电力供应的三分之一。
从2008年海南核电有限公司正式揭牌,到今天高效输出清洁能源,离不开海核人的努力。
在海核员工中,安娜可以说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存在。
这个出生于1985年的女孩,从南华大学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毕业后,就来到海南核电上班。在男性为主的核电厂,安娜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从2009年到2015年,在安娜所在的技术支持处燃料物理热工科,她都是唯一的女性。后来,热工科又进了两个女孩,安娜才显得不那么“另类”。
安娜另一个独特的地方,就是她在工作中要直接面对反应堆——那是核电站最核心、同时也是外人看来最神秘的地方。
在工作中需要调整冷却剂里的硼浓度,需要接料、装料、卸料,这时候就需要进入安全壳里堆芯的部分——安娜成了距离反应堆最近的女人。
在电影场景里,有核设施反应堆出现,总是最扣人心弦、最令人紧张的部分。但在安娜看来,这不过是稀松平常的事——戴上纸帽、棉纱手套,穿上连体服、白布鞋,一身普通的防护,就能进入反应堆。作为专业人员,她知道,只要一切严格按照流程走,其实这里的工作很安全。
但一般人绝对接近不了核电厂的反应堆——如果有特殊需要,外人进入需要提前申请,提前审批,严格审核。接近核反应堆,有三道门,每一道门都需要密码和门卡,少一样都不行。
在核电厂工作,安全是反复要强调的事,每一个数字、每一道程序都不能出一丁点儿差错。这么多年工作下来,安娜觉得自己几乎得了“强迫症”。
7天一次的热平衡测量实验,30天的等效满功率分布测量实验,90天的功率量程通量测量电离室刻度实验,每一个数字出来,安娜都一遍遍去核对,她深知在这里,“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几个字的分量。
作为海南核电的“元老”,安娜在带徒弟过程中,也是事无巨细,处处强调安全。在核电厂工作,有一个原则是:一旦你有任何疑惑,就要马上向上级汇报;跨专业不懂的,也要马上上报,然后几个部门一起来协商解决问题。在这样的规章制度下,安娜和同事们都对业务上的问题做到了“门儿清”。
而海南核电的“奇女子”,安娜并不是唯一一个。
如今的培训处副处长杜春列,是中国所有核电厂中的第一个女性高级操纵员。
高级操纵员有“黄金人”之称,这是因为培养这类人才,花费时间跨度达8年之久,而投入之巨,更与一个真人大小的黄金量级相当。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学习枯燥乏味,而且各种考试考核也相当难,不少男性操纵员都会半途而废,但杜春列还是将高级操纵员这块“硬骨头”生生“啃”了下来。
安娜以杜春列为榜样,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些女性喜欢在舒适区里待着,不愿意去学习、多付出。但在我们这里,女员工就得像男员工一样,该怎么干就怎么干。”安娜这样理解职场女性的职业精神,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能让海南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美。
新闻推荐
◎敏一嘴那日,阳光正暖,十余客人散坐在庭院里,我径直朝二楼而去,出了电梯便有一处风景,鲜花、壁炉、太师椅和大桌台,川菜大师彭子渝正坐在木桌边,鹤发童颜、容光焕发的他正用毛笔写着菜谱,我凑上前去,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