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激浊扬“清” 文“明”过节

梧州日报 2018-04-02 09:07 大字

清明节是人们祭祀先祖,缅怀故人遗风的庄重节日。但清明节和其他节日一样,也是人情异化的敏感期、“四风”侵袭的高发期,是党员干部易滋生腐败和不正之风的关键节点。因此,清明节是考验党员干部是否严守党纪党规的关键节点,也是民众监督党员干部是否清正廉洁的重要时机。它需要党员干部不断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塑造,守住廉洁自律的底线,让清明节更加清明。

清明节期间,有人情往来的习俗。本来,正常的人情往来无可厚非。然而,有一些单位、企业、下属以“人情”作幌子,搞起不正之风,他们盯着党员干部手中的权,赠送红包、礼金、礼品等,只为日后好办事。如在中纪委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中,贪官陈重光自述“每年清明都会去看一下朱明国,有时候50万,有时候100万这样地送”……无疑,这种不正之风既玷污了节日的“清明”,又败坏了党风政风,更与新时代“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三清”理念背道而驰。

众所周知,公务车辆只因部门职能和工作需要而配备,也就是说,公车只配备给“岗位”,公车姓“公”不姓“私”。曾几何时, 一些党员干部官本位思想在作祟,认为开公车回家祭祖最“光彩”。于是乎,在清明节期间,总能看见一些公务车辆出现在返乡路上、墓地前,而公车私用的过路费、油费、维修费等却全都摊到国家头上。公车私用从表面上来看,似乎只是一种利用职务之便为己谋利的行为,但实际上是一种严重的贪污腐败现象,极易滋生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同时,公车私用不仅浪费大量的国家资源,增加国家的财政负担,更重要的是损害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的自身形象,给国家造成损失,在群众中造成恶劣的影响。

此外,还有一些党员干部不讲党性讲迷信,借清明祭祖之际,有的请风水先生选“风水宝地”、迁祖坟、立牌坊,不惜毁林占地,大兴土木为祖先营建豪华阴宅等等;还有的借祭扫之机搞隐秘聚会、违规吃喝宴请,在祭扫活动中铺张浪费等等。

令人欣慰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抓住一个个重要节点,盯住一个个问题,取得了作风建设的新成效,上述这些不良风气和行为在新常态、新形势下正在带上“紧箍咒”,变得越来越少。时至今日,经过一次次“攻防战”,风清气正的节日氛围已经形成。但是,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必须常抓不懈,越到节骨眼,越要绷紧弦,只有勒住纪律的绳索不放松,才能让清正廉明之风常在。

廉不廉,看过年;洁不洁,看过节。清明节是考验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节点。清明期间,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牢记纪律规定,净化节日风气。同时,纪检监察机关节前要警示提醒,节中明察暗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节后加大惩治力度,对于那些违反规定依然我行我素、顶风违纪的党员干部,要严问责,一律以“零容忍”的态度快查快处、通报曝光、严格追责。

新闻推荐

好电影源自清澈的灵魂

□金鑫从改革开放到今天,中国电影已经走过了近四十年,当今中国的电影品味到底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标准?我们每个电影人心中都应该有一本清亮的账。单纯地讲,好电影源自精彩的文学。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