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27种植物改变了我们的世界
半岛全媒体记者刘依佳
在每时每刻的生活中,植物似乎和水、空气一样,成为我们密不可分的朋友:餐桌上有小麦或水稻的香甜,花瓶里有玫瑰或百合的芬芳,渴了你可以吃个苹果或几串葡萄,困了可以来一杯咖啡或茶,心情不好了,还可以望一望远山的翠竹,或是走到中山公园,静候玉兰与郁金香的盛放……但是,如果说在人类生活的两百万年间,植物无时无刻都在改变、甚至塑造人类的生活,或许这个“弯”,你一时还转不过来:怎么会?人类不是大自然的主宰吗?
但事实确实如此。近日,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与美国最为著名的植物园——密苏里植物园共同合作的结晶——《植物传奇:改变世界的27种植物》(本版简称《植物传奇》)中文版出版。在这本书里,博物学家们通过展示200余幅珍贵、精美的植物绘画作品,既追溯、探寻了植物探险和植物大发现的历程,也描述了植物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春暖花又开,万物复苏时。本期“快读”,就让我们跟随《植物传奇》中文简体版的策划编辑刘朋,翻阅这本令人大开眼界的博物类图书。或许,在即将到来的清明小长假中,踏青的你,因为此次阅读,对大自然里的花花草草,又多了几分亲近和感恩。
人类与植物:
两百万年的亲密朋友
“在我曾提到的小岛附近有一片树林,那是我见过的最美的风景。”1492年10月14日,意大利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在他的日记里写道。
其实,早在15世纪末大航海探索之前,植物就已经广泛地参与并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活了——《植物传奇》一书告诉我们,植物与人类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可以溯源至人类在地球上开始呼吸的那一刻——200万年前。
从密苏里植物园园长、植物保护倡导者彼得·汉·雷文博士为《植物传奇》所写的序言里,我们可以获知,从人类与植物相遇的那一刻起,人类就一直对植物充满着浓厚的兴趣,因为植物直接或者间接地为人类提供着食物:如果说我们的灵长类祖先是在偶然情况下从植物中获取所需的食材、住所及简单的工具,那么,到了大约10500年前,人类祖先就开始有意识地将植物培育成作物,以保证自己能持续不断地获取固定的食物来源。而自从作物和家畜成为人类的主要食物来源算起,地球上的人类虽然只经历了约400代,但是人口却从几百万增长到约70亿。此外,作物也为人类建立起村庄、城镇和大城市奠定了基础,继而现代化文明才发展起来。从史前人类的出现到1450年这一阶段,《植物传奇》的作者——美国博物学家凯瑟琳·赫伯特·豪威尔认为是植物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第一阶段——“起源”。在这一时期,很多我们常见的植物都已经出现了——
公元前8000年,山药很可能在非洲被作为主食而培育;同一时期,水稻也出现在中国的长江中部流域。
公元前5500年,墨西哥开始种植或从野外采集葫芦、豆类和胡椒。
公元前5000年,玉米和土豆开始在美洲大陆上被种植。大约同一时间,制作亚麻布的主要原料亚麻在叙利亚和土耳其被种植,在此之后的公元前500年,亚麻被编织成船帆以及罗马士兵的服装……
如果我们继续罗列,还会有更多为今人熟知的植物出现在这一时期:中国的茶叶、竹子以及药用植物;古罗马人广泛种植的小麦,被认为是巴克斯神送来的礼物——无花果,还有大蒜、西瓜、棉花、橄榄、青蒿以及我们俗称为“香菜”的芫荽等,甚至,“巧克力”这一现代感颇强的词汇,居然也出现在公元1051年,墨西哥米斯特克人的《纳托尔法典》中记载,在当地的婚礼上,新郎和新娘需饮用巧克力来庆贺新婚。
度过了懵懂的“起源”后,“植物的传奇”仍在延续,而且随着人类探险足迹的扩大、文字与绘画技法的精进,呈现出越来越清晰的脉络和丰富的枝叶:“发现”(1450~1650)、探索(1650~1770年)、启蒙(1770~1840年)、帝国(1840~1900年)和科学(1900年至今)。“每个阶段,作者都选取了三到五种对人类历史具有重大影响的植物,6章合起来正好是27种植物,并由此及彼,记录了更多植物在经济、文化、政治和饮食方面产生的各种影响。”3月27日,刘朋在接受半岛记者采访时表示,这27种植物,作者选取的主要是我们常见的植物,如小麦、水稻、甘蔗、玉米、苹果、葡萄、棉花、郁金香等,也有少数我们中国读者不太常见但又在世界植物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植物,如枣椰树、金鸡纳树等,“因为‘司空见惯\’,我们认为‘理所当然\’,反而很少去探究其种植、传播等过程,而这些知识恰恰反映了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资源的一个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二者对比,很有趣。”
“博物”的魅力:
自然科学艺术人文融于一书
作为一本科普类的博物学图书,《植物传奇》这本书里,除了文字上的表述,形象的植物图谱是必不可少、甚至会产生喧宾夺主效果的“绿叶”——就记者本人的阅读感受来说,本书收集的两百余幅精美植物手绘作品,好比偶遇的“第一眼美女”,尚不明就里,已然惊艳。“本书中的插图以及所参考的文献资料都来自于密苏里植物园的馆藏。”刘朋告诉记者,世界上有几个非常著名的植物园,1859年向公众开放至今的美国密苏里植物园就是其一,“密苏里植物园不仅在植物学研究方面起着引领作用,而且文献收藏是它的一大特色,拥有30多万书刊和手稿的植物园图书馆收藏了自哥登堡发明活版印刷以来出版的、对植物学系统有影响的所有主要书籍的80%”。
而在阅读了美国密苏里植物园图书馆馆长道格拉斯·霍兰德为该书所写的《前言》后,记者方知这些植物图谱的珍贵:“本书中所收录的植物绘画年代跨度较大,最早可见15世纪的木版画,继而是16~18世纪的凹版和雕版版画,再就是19和20世纪平面印刷的华丽彩色画。”在文中,道格拉斯·霍兰德表示,虽然在摄影技术和数码影像的对比之下,这些印刷品显得老旧,但直到如今,手工绘制植物插画的传统并没有被科技完全取代,究其原因,是因为熟练的植物艺术家们可以通过线描等技法将细节呈现得清晰无比,远胜过高分辨率的相机——“比如花冠上的绒毛和叶子背面的细节,它们通常会躲开相机的视线,但是却难逃艺术家的眼睛。在手绘图谱中,艺术家们通常会将这些特定部位的光感高亮化,使它们能得到清晰地呈现。”
这就是读一本博物学图书的特别之处:在书中,你不仅可以获取“本尊”——植物的若干知识,还可以获取与之相关的其他专业知识,比如植物绘画。当然,如果你既不是园艺爱好者,也不是“历史和植物学专业的相关人士”,而是抱着一颗八卦心去阅读《植物传奇》,你仍可以“扒”出不少新奇的元素来:
比如,阿司匹林是我们熟悉的止痛药,但你知道吗?早在公元前500年,中国人就发现了白柳——一种含有活性水杨苷成分、具有镇痛效果的植物。不过,直到两千多年后的19世纪,活性水杨苷才被分离出来,然后又被转化为乙酰水杨酸,也就是阿司匹林。
再比如,梭罗的《瓦尔登湖》被当下许多都市青年奉为“心灵提纯宝典”,有事没事总爱飘忽一句:“天空既在我们的头上又在我们的脚下。”其实,梭罗的天空一直在他的脚下——对植物有着浓厚兴趣的他,在居住瓦尔登湖的1845年至1849年间,经常行走于康科德森林的小路上,收集并制作了900种维管束植物的标本,而且因为需要时常低头观察生长于地表的植物,他还得了头痛病。梭罗详细记录的植物信息后来被整理成了一部博物学作品《野果》,在书中,他以一种非常个性化的方式来描述植物,比如用散文的形式、花了整整20页的篇幅来描述黑果木和黑莓。但可惜的是,直到梭罗过世多年后的1999年,《野果》才出版。
“当初见到《植物传奇》这本书时,我们认为它把科学、历史、艺术和社会学的知识有机地融为一体,是一本不错的大众科普书籍。此外,书中那些引自植物学家、诗人和哲学家的动人描述既表达出了植物和自然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也强化了本书内容的吸引力和权威性。”刘朋在接受半岛记者专访时也表示,博物学的独特价值恰恰在于,它能够把科学、自然、社会、艺术等多个领域融合起来,“西方博物学的发展是从皇室、贵族阶层发展起来的,具有很好的传统,有基础,体系化工作做得也很深入和专业。而我国博物学的发展虽然晚于西方,差距也很大,目前出版的图书也还是一些比较大众化的读物,但我们国家地大物博,本土物种很丰富,有很多独特的自然资源,而且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对精神生活需求的增加,以及北大刘华杰老师等专家、学者的大力推动,国内对博物学图书的关注度持续增加,氛围逐渐形成,由点到面,带动博物学的整体发展,值得期待。”
《岩石堡风景》
作者:艾丽丝·门罗
译者:王芫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本书是小说和回忆录的结合。在这本书中,门罗回溯了她的家族史,再现了祖先在苏格兰的生活和远涉重洋的经历,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鲜活地展现于笔下。书里有考据,有传说,有亲身经历……历史如马蹄声嘚嘚而来,个人的生活也纷纷而至,令人读来百种滋味在心头。
《懒大师的生活指南》
作者:(英)劳伦斯·肖特
绘图:(英)马嘉丽·夏里尔
译者:于是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怎样懒懒地就能掌控世界呢?无论工作、学习还是恋爱、育儿,我们都在设定目标并企图达成,却往往以失败告终。本书用充满哲思的文字和让人会心一笑的俏皮插画,以及非常简单的例子教会我们如何避免这个怪圈:在日常工作中训练大脑,从小细节开始成为真正的懒大师,用最少的生命成本获取最大的生活满足。本书是席卷欧美的畅销哲理漫画,奥斯卡获奖插画师的得意之作,也是英国最盛名的创意公司“懒大师”项目的精华成果。
《搭子》
作者:张忌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大海自幼被父母送给别人,童年生活不幸福,长大后与人有疏离感,朋友很少。直到亲姐姐突然来找她,在再次感受到家人的温暖后,她发现原来家人寻她只是想让她给生病的弟弟移植骨髓;丈夫李成河带妻子樱花去了一个小渔村。妻子樱花爱上别人,想离开李成河,此时,李成河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本书是人民文学新人奖得主、“尘世说书人”张忌的最新小说集,包括《搭子》《小京》《胖大海》《沉香》《宁宁》《李天道》《夫妻店》《远房表哥》8个中短篇故事。作者通过这8个故事,探寻普通人隐秘的痛苦与深情,再现我们悲喜交加的生活。
《掬一捧清风明月回故乡——美利坚纪事》
作者:宫泉激
出版社: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本书包括38篇文章,作者以散文的形式记录了美国生活的见闻及风土人情,书中充满了浓浓的父子之情,去国怀乡之情,对祖国的思念、热爱之情。
新闻推荐
正在进行自动导航驾驶作业的雷沃阿波斯拖拉机春分已过,春意愈浓。雷沃阿波斯南疆地区自动导航驾驶系统田间演示会如期上演。3月23日,在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二八台镇雅克拉村的一片农田里,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