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两会“代表通道”再次开启,代表展望未来愿景 中国一定能赢得人工智能的未来

大众日报 2018-03-13 07:40 大字

□记者房贤刚报道3月11日14时,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启第三场“代表通道”。贾樟柯、张荣、刘庆峰(自左至右)等7位代表亮相,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本报记者李子路张春晓

赵君廉卫东

杨学莹

3月11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场“代表通道”开启,7位全国人大代表围绕脱贫攻坚、人工智能、“一带一路”等话题接受中外记者采访。

余红艺:

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

浙江今年11个地市所有县(市、区)和乡镇在人代会上都多了一项重要的议程,就是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由人大代表投票决定。浙江省宁波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余红艺代表说,这是在浙江省委领导下,省人大总结基层民主创新实践后,向全省推广的,改变了过去由政府征求意见、提出项目并实施项目的老办法,把选择权、决定权和监督权交给了人大代表,实现了“项目征集广泛参与、项目决策代表票决、项目实施人大监督、项目效果人大评议”。

余红艺说:“这个新机制使人民群众成为项目的参与者、监督者,最终也是项目的受益者。政府的民生实事项目由为民作主转化为由民作主,虽然是一字之差,但是表明我们迈出了基层民主建设的一大步。”余红艺认为,这个创新实践对人大工作有三方面作用:一是有效激发了人大职权,做实了决定权,使基层人大特别是乡镇人大工作有了具体的抓手;二是密切了代表和群众的联系,能有效激发代表履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融合了协商民主和票决民主,使决策更加民主、更加科学、更加法治化。

张荣:

“双一流”建设关键在于一流的体系和能力

厦门大学校长张荣代表认为,一流大学的根本标志是一流的成果和一流的贡献,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要把握好一流的体系和一流的能力这两个关键。一流的体系包括一流的学科体系、人才体系、治理体系和保障体系。在一流学科体系建设中,要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融合发展的原则;在一流人才体系建设中,要坚持人才优先的发展战略;一流的治理体系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尽快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一流的保障体系要求深化改革,不断完善体制机制,为“双一流”建设保驾护航。

关于能力建设的内涵,张荣表示,首先是人才培养能力,二是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三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能力,四是国际合作与交流能力。张荣提到,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就是增强高校国际合作与交流能力的生动体现,分校的建立将为“一带一路”建设输送更多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

刘庆峰:

人工智能越来越有温度地来到身边

过去一年,我国在人工智能的基础研究和应用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刘庆峰代表说:“在全球消费类电子展期间,科大讯飞的产品模仿美国总统讲话,美国当地人都信以为真。当前,人工智能已经越来越有温度地走到我们身边。”

刘庆峰现场用翻译机向大家演示了英汉语音互译技术,句句语音标准、翻译准确。现在这种技术已经可以把中文翻译成近30个语种。刘庆峰相信,这一技术会对我国的对外交流合作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中美两国在很多高科技领域已经同步进入‘无人区\’。人工智能的特点是数据驱动,中国发展人工智能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和应用创新技术的能力,一定能够赢得人工智能的未来。希望跟大家携手努力,用人工智能改变世界!”

(本报北京3月11日电)

新闻推荐

“梦想妈妈”石慧芬:因为爱,所以坚守

新华社北京3月12日电(记者汪军施雨岑)“尽我所能帮助孩子们实现梦想,这就是我的梦想。”在特殊教育学校坚守18年的全国人大代表石慧芬坚定地对记者说,“未来,我也不会离开这里。”石慧芬是贵州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