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113万人参加2018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录取比例约40:1 民法总则和军改入国考题 记者10日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了解到,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8年度公

烟台晚报 2017-12-11 10:23 大字

现场北京2万人参考,“军改”入国考题

据人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公务员笔试共有120多个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申报了2.85万个招录计划,共有165.97万人通过用人单位的资格审查,129.22万人缴费确认参加笔试,113.4万人实际参加考试,参考率约为88%。北京地区有近2万人通过职位审核。

昨日上午“行测”(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结束,记者随机采访的考生反映,今年“行测考题”偏理工科类,较往年题目材料有所增加,涉及到较大的时政热点是“军改”。

据参加考试的岳先生介绍,本次国考行测第一题的选项中涉及了《民法总则》。

今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正式施行。据了解,民法总则的出台,是民法典编纂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使中国法治建设进入新阶段。

11点考试结束后,在北京市考点之一石景山区实验中学,十余位考生接受了记者的随机采访,总体反映题目材料多、阅读量大,涉及时事热点较少、偏理工类。

一位连续参加了三次国考的考生告诉记者,整体感觉“行测”考题的难度与此前的类似,但是题目的阅读材料有些增加,“时间不够用,数学题几乎没做,地理题有点多。”

另一位考生也认为题目偏理工类,其中有一道关于压强方面的题目让她出考场后一直在思考,“如果理工类考生参加应该很拿手”。

考生反映,时事考题不是很热门,其中较大的热点是“军改”、“蛟龙号下水”等。

一位考生告诉记者,“行测”侧重考综合素质,下午的申论可能涉及时事的更多一些。

盘点近年申论材料,聚焦中国传统文化

下午14:00—17:00进行的是申论考试。申论考试要求考生根据指定的材料进行分析,提出见解,并加以论证。

申论考试按照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不同要求,设置两类试卷。

据了解,人文领域一直是国考申论的大视角,每年的申论主题几乎都是围绕着人文角度来开展的,无论是城市发展、科技发展、经济建设、文化发展还是社会心态,都与人文密不可分。

具体到话题,记者注意到,2017年国考申论主要话题为水环境、水文化,2016年关注国民素养和文化教育,2015年则讨论“技术创新”。

对今年国考申论(副省级)试题梳理还发现,申论材料逐步聚焦中国传统文化。比如2015年国考申论中的一段材料指出,“《韩非子·五蠹》中说,‘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意思是社会变化了,一切事情也要随着变化,世事变迁,情况因世事不同而有异,而措施也就应适应于当前情况、人类技术在每一历史阶段的迅速发展。”

2016年其中一道试题要求用《论语》中的“不学礼,无以立”为中心议题,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文章。2017年国考的申论题目之一是以“以水为师”为题写一篇文章,给出的材料包括孔子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和老子的“上善若水”等诸多古语名言。

专家指出,这就要求考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及古人的智慧,学会以古论今。

2018年1月中下旬查成绩

按照此前发布的招考公告,昨日国考公共科目笔试结束后,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将研究确定最低合格分数线。省级以上职位和地市以下职位合格分数线会有所区别。

此外,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职位、基层职位和特殊专业职位等,在划定最低合格分数线时将予以政策倾斜。

2018年1月中下旬,考生可凭本人身份证号和准考证号登录考录专题网站,查询公共科目笔试成绩、最低合格分数线和进入面试人员名单。

笔试成绩公布后,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将根据《招考简章》确定的面试人员比例,面试具体时间由招录机关确定,一般在2018年3月底前进行。

新闻推荐

关键词:两个阶段

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