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农山水梅花砚
笔者年逾古稀,阅砚无数,日前得见一方金农山水梅花砚,如此精致雕刻山水画面的砚,极为少见。
金农(1687-1763),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金氏博学多才,嗜奇好古,精篆刻、鉴赏,以隶书、梅、竹、山水、鞍马、人物见长,其书法创扁笔书体兼有楷隶体势,时人称之为“漆书”。金氏这方石砚,纵17厘米,横11厘米,厚3厘米,分砚盖与砚池两部分。砚石材取自我国四大名砚之首的广东肇庆市端溪,砚石品种似为常见的“天青”。砚台盖面制作十分讲究,精雕细琢,为一幅风景别致的山水画。画中有山水、亭台、草舍,江面漂一叶小舟,舟上有一渔夫正摇着船缓缓而归,亭阁中坐着一老翁正在遥望远处景观,欣赏黄昏时节的梅花幽香;近景处一老者缓步回家,前面不远小桥流水潺潺,似已快到家门。画面为突出梅花而点缀他木,所刻梅花枝多花繁,生机勃发,古雅拙朴。纵观整个画面既有幽远逸趣,又有文人清雅之气,且雕刻刀法娴熟、线条流畅,山石皴擦得体、比例得当,雕刻难度相当高,可谓精工细琢,小中见大。此外,在砚堂左上方也雕刻一座小山丘,同样有山有“水”(水寓意砚池,上方凹处存放墨水)与楼阁,而亭台楼阁还隐蔽于树木之中。寥寥几笔(刀)亦于方寸之中呈现一幅山水小品,由此可见作者高超技能与制作的艰辛。
砚台背面刻有一首咏梅七绝,诗曰:“研水生冰墨未干,画禖须画晚来寒;某无丑态香沾袖,不爱花人莫与看”。“禖”通梅字,所以是咏梅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金农的《梅花图轴》中也题有类似诗句)。而砚盖画面无款识,此诗正是画面的题跋,诗下落款为“百二砚田富翁”“金农题”,“百二砚田富翁”这个字号在金农晚年作品中才见到。据载,同时代的杭州著名书画篆刻家、西泠八家之一的蒋仁在金农62岁时为他刻一颗“百二砚田富翁”印,而金农在71岁时也曾自治一方“百二砚田富翁”印,笔者认为这个“百二砚田富翁”有可能是他最初制作砚台的专用别号。金农一生大半生坎坷,在困苦时也不得不依靠贩古董、抄佛经、刻砚台来增加收入,所以刻砚是不得已而为之举,难怪这个别号少见。
另外,由于该砚没有注明具体制作时间,故仅能按金农“年方五十开始学画”,涉笔即古的说法,推定应在1737年以后所刻制,具体有待考证。
(王祖远)
新闻推荐
古时一到冬季,许多居住于北方的穷文人总会叫苦不迭,他们哀叹的不仅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更叹息砚台结冰,没办法“笔耕不辍”了。为了能在冬天写字,不知何时有人发明了一种暖砚,这种实用性极强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