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铁交椅”根治“庸懒散”
□张培元
近年来,河北省着力构建“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选人用人机制,776名领导干部由于懒政怠政、能力素质差、群众满意度低等原因被认定为“不适宜担任现职”,受到组织调整,实现了干部“既能上又能下”。河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范永录介绍说,该省出台干部制度改革相关文件30项,制定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意见和暂行办法,打破庸官懒官“铁交椅”。(11月12日《深圳特区报》)
有一种聪明,叫“难得糊涂”;有一种腐败,叫为官不为。过去曾有句十分流行的口头禅“一支烟、一杯茶、一张报纸看半天”,入木三分地为那些庸官、懒官以及作风散漫拖沓的“散官”画脸谱。尸位素餐者吃着“公家饭”不干正事儿,浪费了国家钱粮,辜负了百姓期待,影响了政府形象,从实质和根源上剖析,其所作所为就是一种隐形腐败或曰消极腐败。
干部干部,顾名思义,是“干”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熬”出来,更不是“混”出来的。干得好、干得优、干得出类拔萃,才能从寻常队伍中脱颖而出,赋予更大的权力和责任,担当火车头作用,释放出更多牵引力,牵动一列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动车组”,在广袤原野上快速奔跑。让干部队伍始终保持良好状态,让每一个干部都能像千里马、老黄牛那样,在赛场纵横驰骋、躬耕陇亩,“不用扬鞭自奋蹄”,必须建立完善的机制,为担当者担当,让实干者得实惠,将懒惰者、平庸者和能力低下者淘汰出局,使其难有浑水摸鱼之机。
有“上”必有“下”,能“上”也必须能“下”,这才是健康清爽的政治生态、良好有序的权力生态。现实中不乏这样的人,或者自身能力储备有限、不足以适应更高位置,或者放松要求、降低标准导致德才滑坡,或者官升脾气长、权大更任性、民怨日渐多,他们若继续呆在某一位置,于公于私皆不利,甚至听之纵之会误国误民。拆除“铁交椅”,真正做到不适宜不合格者能“下”、及时“下”、迅速“下”,方能当头棒喝糊涂官、梦中人,并对整个官场形成倒逼机制和震慑效应,使庸懒散之风无处遁形。
党员干部队伍里不养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不养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混日子者”,更不养脸难看、话难听、动辄对群众翻白眼的“冷面郎君”。每个干部既要做百姓贴心人,同时更应是精干高效的实干家。
新闻推荐
2017年全国博士后学术交流会近日在北京建筑大学开幕。全国博士后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刘连军在致辞中透露,截至今年,中国博士后研究人员累计已经超过16万人,其中100余人成功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