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明月下那些散不去的家国烽烟
许鞍华,是我喜欢的一位香港导演,但她的出生地在辽宁鞍山,她的血液,还在为原乡而沸腾,她的电影作品就是最好的见证。3年前,由她执导的电影《黄金时代》,在民国的天幕下,那一群意气风发、眼神灼灼的热血青年,把观众也带到了那个海阔天空的时代。
今年7月,在许鞍华迎来70岁生日时,她推出《明月几时有》这样一部拥有抒情名字却反映战争年代故事的电影,作为给自己的生日礼物。这部电影以抗日年代香港发生的故事为背景,选取了香港沦陷前后一群小人物的命运故事而铺陈开来。大历史,从来都是这些芸芸众生命运的集合体。电影讲述了1941年末,香港沦陷,日军侵占香港疯狂抢掠,搜捕滞留在香港的文化人士,强令他们合作。香港东江游击队接到上级指示,紧急营救躲避在香港、九龙的文化人士,并在香港人民的掩护救助下,使文化人士全部安全撤离香港。电影中的主人公——小学教师方兰和一群地道的香港小人物,在三年零八个月的沦陷日子里,为保卫香港与日军抗争,奉献出了青春和生命。这个故事有着真实的蓝本,因此,许鞍华还有一种责任,她是在用电影做记录,用画面再现并抢救一段历史。
影片以一个游击队小战士暮年回忆往事的形式,徐徐展开76年前香港沦陷时一群小人物的命运聚散。那是一个战争年代爱国青年与敌周旋的故事。但,即使战争爆发,改变了日常生活的节奏,吃饭、爱情、告别、相见这些情景,却依然在发生。许鞍华擅长的,是把这些人物置放于宏大的背景下,不动声色地用镜头叙述他们的爱恨与日常。
电影中方姑的饰演者周迅,天真的眼神里有沧桑,她将电影里的那首诗诠释得很到位:“风带着夕阳的宣言走了,远处有悲壮的笛声,夜的黑幕沉重地将落未落,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过一次的风,忽然又回来了。不单是风声,还有雷声,风夹着雷声,海又动荡,在夜的海上,大风雨来了。”许鞍华真是一个很文艺的导演,即使表现的是血雨腥风的年代,她在电影里依然让诗歌回荡在银幕上。
如果从电影技术的角度来看,整部影片的故事核心似乎还缺乏动力,冲突的爆发力不够,天然有些燃料不足,于是这部故事动力不足的影片被导演刻画成了平静下汹涌的整体意境。影片没有高潮,人物没有聚光、缺少变化,人性激发的爆发力不够,不过,总的来看,这部表现战争却很少有血腥味的影片,还是让我们看到了70多年前飘起的家国烽烟,并在回望烽烟时更加懂得珍惜和平日子里的美好生活。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尚禾)7月16日,市食药监局举办全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暨食品药品监管执法能力提升培训班。此次培训为期5天,由省市相关专家重点讲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