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的减少陪同呢?
记者近日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干部热衷于“彗星式”调研:省里下来个分管副厅长调研,市里要安排副市长陪,副市长叫上副局长,副局长又拉上业务科长。到了县里,再加上县委书记、县长、副书记、分管副县长……一进村,人连成一串、车排成一队,从头到尾望过去,就像拖着一个长长尾巴的彗星。(7月17日《新华每日电讯》)
中央八项规定明确提出,“要改进调查研究……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此后为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基本出台了细化措施,比如北京在当年出台规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调研,陪同的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不超过5人,区县陪同的负责同志不超过3人;其他市领导调研,陪同的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不超过2人,区县主要负责同志可不陪同。这无疑是不错的。
然而现在看来,八项规定中杜绝的现象似乎有了回潮迹象。何也?一则,下去调研的领导干部喜欢排场,排场就是气场,路权就是特权,他们身后没有动辄十数人乃至数十人簇拥着,怎能彰显身份与地位?不搞封路与清场等,多叫一些大大小小的干部跟着总可以吧?如果只有几个人冷冷清清地跟着,则势必如同微服私访一般“寒碜”。这就是即使一些领导干部官不大,但出行排场阵势却不小的根源。要消除“彗星式”调研,首先要治讲排场的官僚病。
二则,陪同上级领导调研的基层干部底气不足,害怕调研的领导问起相关情况来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便拉上熟悉情况的副市长“壮胆”,没想到副市长也需要有人“壮胆”,便拉上副局长,没想到副局长仍需要有人“壮胆”,便拉上业务科长,到了县里也这样。一层层“拉”下来,熟悉情况的人是有了,却生出了长长的“彗星尾巴”。调研的领导也乐得前呼后拥,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要消除“彗星式”调研,也要治地方领导干部的庸、懒、散、浮、拖等官僚病。
干部调研本来是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至少要挨家挨户问民苦的,目的在于转作风、察民情、解民忧,而非前呼后拥、显示气派与地位。“彗星式”调研可能因为官员太多,从市到县到乡都有官员在侧,有可能从群众那里听到不真话,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也可能因迎来送往多,使调研成了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总之,调研极可能成为热闹有余、成效不足甚至劳而无功的“调演”。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改进调研作风,不能仅有规定,没有处罚实例。换言之,对那些违反相关规定,不严格控制陪同人员和随行工作人员人数,搞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的官僚主义调研者,否则,没有多少人会把“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的要求当回事。何勇海
新闻推荐
记者近日在舟山定海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标大厅看到,全区首个全流程电子化招标项目——白泉流域城关河总府路管网改造工程(东海西路-环城南路段)顺利完成开标,这也意味该区电子招投标系统开始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