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中国文化史上的两次笔会

西安晚报 2017-07-16 04:22 大字

朱耀儒

前一阵,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万人注目、好评如潮,引发了一场全国性的“丁酉人日联吟”。这个没有政府部门资助、没有媒体造势的民间诗社创作活动,把诗歌创作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人日”(正月初七)这天,从黑龙江到海南岛,从天山之麓到东海之滨,几乎遍及全国乃至海外,参加联吟的人不计其数。据不完全统计,成诗逾700余首。

看到这样的诗歌盛会,使人油然想起中国文化史上两次自发的民间诗歌创作笔会——即著名的兰亭会和鲜为人知的西园雅集。

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春,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约请他的朋友前来会稽相聚。三月三日上巳节这天,有41位朋友应约前来,大家汇聚于兰渚山下的兰亭。这里,树木葳蕤、百草丰茂、清泉环阶、白云绕石,时而布谷呼唤,时而斑鸠合唱,实乃温和静穆、惬意宜人的场所。王羲之的朋友都是名重一时的贤哲俊杰——孙绰、谢安、谢万、孙统、郗昙、许询、庾蕴、谢胜、袁峤之、徐丰之等等,真可谓少长咸集,群贤毕至,形成一个规模空前的文人盛会。

一帮文朋诗友“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足以极视听之娱。”面对潺潺流水,他们或站或坐或跪,次第排开,然后置一酒杯于上流,任其顺流而下,当酒杯停留在谁的面前,谁就取酒痛饮,接着赋诗。不能写诗的人罚酒三斗。在这个被称作“曲水流觞”的高雅游戏中,有26人共赋诗37首,其余15人被罚了酒。聚会将要结束时,谢安提议为此番盛会上的诗作编个诗集,并请召集人王羲之为诗集写序言。大家一致称好,王羲之也欣然应诺。回到官舍后,王羲之援笔挥毫,一气呵成了著名的《兰亭序》。这篇只有324字的序文,不仅简洁地描述了此次笔会的盛况,也笔酣墨饱地抒发了他的人生感慨和审美情趣,成为文学和书法宝库里不可多得的珍品。

兰亭会,众所周知,但发生在宋代的另一次笔会却知者甚少。宋神宗元丰初年(公元1078年),当朝驸马都尉王诜邀请了16位文化名人、作词高手和绘画名家苏轼、苏辙、黄庭坚、米芾、蔡肇、李之仪、郑靖老、张耒、王欽臣、刘泾、晁补之、黄鲁直、秦观、李公麟以及名僧圆通、道士陈碧虚等,在他的私家花园西园里相聚。他们风云际会,挥毫用墨,吟诗赋词,抚琴唱和,谈经论道,打坐问禅,气氛热烈。他们激情高涨,直抒胸臆,把自己的才华和技艺展示得淋漓尽致。这次大快朵颐的文人盛会,被称为“西园雅集”。

这次笔会虽然没有留下文字记录(也许有文字记录,因笔者孤陋寡闻而没有发现),但王诜却请善画人物的李公麟画了一幅《西园雅集图》。李公麟不愧是著名画家,他以精湛绝伦的妙笔,将诸友和侍姬、书僮共22人描绘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画中的他们衣着得体,动静自然,举止斯文,落落大方。著名书法家米芾为此图作记,即《西园雅集图记》。他在《图记》中有言:“水石潺湲,风竹相吞,炉烟方袅,草木自馨。人间清旷之乐,不过如此。嗟呼!汹涌于名利之域而不知退者,岂易得此哉?”米芾的记述和感叹,不仅描述了西园迷人的美丽风景,也切中肯綮地道出了众文人超然物外、乐在其中的情趣。

两次笔会,虽然相隔了700多年,但有诸多相同之处,文人们的自发、自费、自乐、自得、自励,是其共同的特点,较之于如今所谓的“文化沙龙”要高雅得多。

本版插图王进城

欢迎赐稿

来稿请寄jiangmanbing@xawb.com

新闻推荐

76集团军:所有集团军中最靠西、海拔最高、移防任务最重

本文图片均来自“央视军事报道”微信公众号穿越历史的硝烟,如今邱少云生前所在部队,隶属于西部战区陆军第76集团军。改革转型中,这个集团军作为陆军13个集团军中驻地最靠西、海拔最高、移防任务最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