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火的保姆与消失的边界
界限意识,即我不入侵你的空间,你也别想入侵我的空间,在我没有允许的情况下,你不能使用“我的”东西。这是一种力量,但是我们容易把它视为无情,同时又把软弱当作善良。于是,你以为自己是善良,结果却把对方推向了邪恶。
日前发生在杭州的火灾事件,引发了外界对保姆行业的关注。6月22日,杭州一座高层住宅楼内300平方米的豪宅起火,女主人和三个孩子被烧死,而34岁的保姆已招供是自己纵火。据报道,这位保姆月薪7500元(也有说法是上万元),买房子时雇主借给她10万元,但是她被雇主发现偷窃,曾将价值30多万元的手表拿去典当了2万元。雇主对她说,您别这样做,缺钱就开口。但还是决定让她两天后离开,因为两天后男主人才出差回来。不幸的是纵火案就在这期间发生了。这位保姆来自广东东莞长安镇,有人说她有赌瘾,是赌光了财产才去做保姆的。所以这是一个极端事件,是这家雇主雇请了不对的人。那么就算请了对的保姆,又该如何与保姆相处呢?
知恩图报不是必然的逻辑
《新民晚报》刊文说,很多人认为这个极端事件是现代版农夫与蛇的故事,谴责保姆成了舆论主流。道德视角的分析通常会充满吸引力,而且很容易动员舆论,甚至以偏概全让保姆群体背负骂名。也有一些理性的分析文章,认为雇主越界与保姆建立了亲密关系,是引发怨恨甚至报复的缘由之一。人们对亲人总是过分要求,相反对陌生人会相对谨慎。要杜绝类似的极端事件,应该先注意确立彼此的边界。类似的分析突破了知恩图报的文化心理逻辑,符合很多人的现实生活经验。在这些分析文章中,传播甚广的是心理学家武志红的文章《纵火的保姆与消失的边界》。作者认为,雇主在处理与保姆的关系过程中,应该重视彼此的边界,不能视其为亲人,而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一旦对保姆太好,突破了雇佣关系,久而久之就会被视为理所当然,如此一来,对保姆些微的不满都可能引发怨恨甚至报复。
保持界限的意思是,不要把保姆当亲人对待。如果当亲人对待,对方就容易想:我们应该共享。
武志红在文章中说,自己也是一个不容易守住界限的人,很多事情上多次破坏界限,结果真的给了别人这种感觉——我们是一体的,我对你尽心尽力,所以就该和你共享你的资源……用术语来讲,就是我们陷入了共生的关系,这时对方就觉得“我的就是你的、你的就是我的”。在共生关系中,不可避免地会有剥削,而且剥削时还理直气壮:我把你当最亲的亲人对待,我对你尽心尽力,所以我从你这儿拿多少东西都是应该的。什么?你竟然不允许我拿,你背叛了我,我恨你!
我有一位朋友,请的全职保姆勤快、干活好、很善良,朋友信任她。后来多次借钱给保姆,和送给是一样的,常常不用偿还。逐渐保姆就变得像家人一样了,在家里特别有主人翁的感觉,也的确掏心掏肺地对朋友。只是,干活不再那么职业了,有了怠惰。朋友也觉得可以理解,整体上做好就行。后来保姆提出借几十万元买房子,朋友很诧异,觉得她怎么可以提这么离谱的要求,就拒绝了她。保姆有了怨言说,你们收入那么高,几十万元不算什么啊。她的怨言虽然不激烈,但是朋友一下子警醒了,果断辞掉了保姆。说起这件事,朋友说保姆最初人是非常好的,是她自己一再突破界限,导致了这样的结局。假如重新开始,借钱就是借钱,他不会给钱。如果想对保姆好,可以提高她的工资,这样她钱拿得也有尊严。
界限失守多因软弱无关善良
找一个好的钟点工或保姆不容易,所以界限怎么守,每个人可以自己衡量。基本的危机意识是必须有的,假如有了“我们是一家人”的感觉,可能会让你的危机意识变弱。古人说,亲兄弟也要明算账,这就是界限意识。电视剧《欢乐颂》中的樊胜美之所以被哥嫂父母剥削,就是缺乏产权界限的典型。
其实界限意识缺乏常常是出于软弱而不是善良。譬如在你的原生家庭里,很可能你面对父母不能守住界限。或者也有可能,你的父母自己守不住界限,不能很好地保护家庭,免于其他人的剥削。界限意识,即我不入侵你的空间,你也别想入侵我的空间,在我没有允许的情况下,你不能使用“我的”东西。这是一种力量,但是我们容易把它视为无情,同时又把软弱当做了善良。于是,你以为自己是善良,结果却把对方推向了邪恶。好好学习界限意识吧,“我的”就是我的,“你的”就是你的,我不剥削你,你也别想着剥削我。
升米恩变斗米仇是人间常态
我也有这方面的教训。一个来自贫困地区的员工,入职才40天就向我要求,找上海最好的肿瘤专家给他妈妈看病。我的怜悯心占了上风,厚起脸皮去找朋友,朋友也免费接诊了他妈妈。他妈妈去世时,我还叮嘱财务,他奔丧期间工资照发。这哥们竟然奔丧26天没上班,此时他入职才刚刚3个月。又过了2个月,他叔叔死了。他又去奔丧,十几天工资全发……春节期间,入职半年的他要求延长休假,而且工资必须照发。这一次我拒绝了。然后他怨恨交加,并利用工作之便,四处喷墨制造谣言和混乱。我找他恳谈,弱弱地说:“(我对你还是很厚道的)你看,你刚入职几天就找我帮忙,找专家医生给你妈妈看病……”他冷笑一声:“你不就是给了我一个(医生)电话吗?”“你回去奔丧一个月,哦,两个月,工资都照发了……”他钢牙铁口,差点没把我噎死:“周瑜打黄盖,你愿打愿挨!”开除这个员工的当晚,他死活赖着不肯走,耗到半夜只好报警解决。反思起来,他的恶劣行为很大一部分是我的“善心”滋养的。滥用善良,结果就是升米恩变斗米仇。
一位网友说:“恶主人根本碰不到这样的保姆,他们在保姆做错事后第一时间就开除她了,还留到今天啊?”还有一位网友留言说:“为富最多不仁,穷凶则可能极恶。”
怎么办呢?守住两个原则:一个原则是不允许别人轻易逾越你的界限,小人会“近则狎之,远则怨之”。另一个原则是亦舒说过的金句:“永远不要让任何人觉得,可以轻易从你手里拿到钱。”锁好门,家是人类最后的也是最没有防备的庇托。锁好你的心界,那是保护自我的最后屏障。(摘自《广州日报》 作者陈岚)
■相关链接
成本最小的人际交往规则
朋友被邀请参加一个活动,心里不想去,就说时间对不上。以为没事了,过了几天人家又来找,说我们改了时间,这下没问题了吧。他才说,真的没空,谢谢你的邀请。人家就不高兴了,说我们为你都改时间了呢。对方到底是不是为他改的时间,有待考证,但是他拒绝别人不干脆,给人留下了把柄。
几年前的我也这样,还总觉得自己情商很高,用的套路经常是先答应别人,然后临时有事,编出各种理由,表示确实想去但去不成。终于有一次,惹怒了一个朋友。
拒绝这件事,最高情商的表现是行就行,不行就不行,千万别装。不敢干脆地拒绝别人,表面是为别人着想,不想让人家难堪,其实是太把自己当回事儿,觉得你拒绝了,人家的心就碎了。你留给别人希望,就等于引诱他付出,不是善良而是不厚道。拒绝别人不干脆,还有一个原因是我们害怕给朋友留下薄情寡义的印象。其实世界上绝大多数人之间的交往,根本上升不到情义的高度,而是在规则之中运行,规则是检验靠谱的唯一真理。能做就全力以赴地开心去做,不能做就第一时间告知对方,是成本最小的人际交往规则。
别人选择了你,而你干脆地拒绝,是把选择权交还给对方。我想让你做我女朋友,你拒绝了,选择权就在我手里,我可以选择继续追你,或者去追别人。如果你不拒绝又不答应,以各种理由拖延,这才是最大的自私与伤害。
理由说得再好听也是拒绝。拒绝不好看,不敢拒绝的姿态更难看。你不想付出还想当好人,世上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对于拒绝我有三个建议:1.第一时间说“不”。2.理由越简短越好。多一点真诚,少一点套路,只要对得起自己的心,不必考虑对方的接受能力,大家都是成年人,谁还为谁负责?3.告诉对方,下次有能力、机会合适的时候再帮忙。
如果有人因为你拒绝了他就跟你翻脸,你应该庆幸友谊的小船及时翻了。 (艾小羊)
新闻推荐
“身为村支书的父亲违纪被查,村霸儿子寻机报复举报人。最终这对村霸父子双双被查,父亲被开除党籍,儿子被移送司法机关。”据中国纪检监察报7月9日报道,福建省莆田市纪委近日查处了一起典型村霸案件,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