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宇路”,仅仅是引人一笑吗?
近日,一则《如何在北京拥有一条以自己命名的路》的文章在网络上引发热传。文章中称,一位名叫葛宇路的中央美院学生从2013年起寻找地图上的空白路段,并贴上自制的“葛宇路”路牌。随后,高德地图等地图误以为这条路的官方称呼就是“葛宇路”。
以人名来命名路名,一般多是建有特殊功勋者逝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才这么做的,如北京有张自忠路、佟麟阁路等。并且,以人名来命名路名的做法在当代已经不被提倡了。
据葛宇路解释,最初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一条道路,“只是源于对名字和个人的关系,以及私人符号出现在公共场合的某种趣味性思考后的艺术设计。”一句话,是在搞创作,闹着玩的。
按道理,给道路取名不是谁想取就可以取的。如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工作人员所称,市民不可以私自命名道路,应由专门的地名办公室负责道路取名。根据相关法规,个人不能随意制作并悬挂路牌擅自设置路牌,否则处以罚款。这些条款指向十分明确:“葛宇路”是非法的!
可问题是,为什么之前这条路会“没名没分”这么长时间?可考证的是,“2007年的时候建了苹果社区,当时就有了这条路,但是当时没有立路牌,那会就叫南北区之间”。掐指一算,到2013年,被叫做“南北区之间”已有6年了。难道这么长时间内有关部门就不怕当地的居民抱怨?
没名字太不方便。当有宝宝将要出生时,父母都会提前取上好几个名字,至少在登记户口之前把这事搞定。同样如果一条城里的道路长期处于“无名氏”状态,对于市民来说也是很不方便的,有人问路、投递快件等等都成了问题。没有路名,就连地图都无法对这条路作出标示,遑论导航仪了。
对于路名的命名与管理,每个城市都有相关的职能部门,这是职责所在,北京作为一个大都市,这项管理更不能出现任何问题。没有路名在十几年前还不是很令人头疼,但是在网络时代,这可真是个事,别的不说,你要是在网上约车,没有路名你约到哪里呢?所以,互联网时代,社会对公共管理工作的要求只会越来越精细,这是时代使然。
“葛宇路”背后暴露了相关部门工作的短板,大数据之下,一切都无可遁形。 摘自《钱江晚报》
新闻推荐
■黑龙江省政协我国“全面二孩”政策已开始实施,儿童人口将阶段性高速增长。儿科医生紧缺,儿童就医难等问题会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201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我国每2300名儿童才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