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书评】 重新给世界以光亮

半岛都市报 2017-07-11 11:10 大字

魏天无

阅读经验告诉我,好的访谈录固然与被访者的眼界、学识、性情、气质的独特密不可分,但也与访谈者的精心选择、充足准备、随机应变的能力分不开;甚至可以说,访谈者提问的水平和技巧,决定着他能从被访者那里挖掘出多少鲜为人知的“宝藏”,是访谈者影响着对话的基本走向及其品位、趣味。

在这个意义上,林东林的《跟着诗人回家》是一部精心撰构之作,不仅凸显了张执浩、杨黎、臧棣、蓝蓝、余怒、陈先发、雷平阳这七位出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诗人的家世、成长、阅读、命运和记忆,以及这些元素对他们诗歌写作的塑形,而且也表明了访谈者并非旁观者,而是作为参与者和见证者存在着,就像他在书中所言:“通过我的‘入故乡\’去切入他们的‘出故乡\’,呈现他们作为诗人和写作诗歌的某些景深,或许还有不断闪回在他们诗路和命运之路上的时代侧影”。他的目的是追随诗人去“原”乡,那些正在或已经消逝的故乡,回不去的家园,只在诗人们的一首一首诗作中闪烁和明灭。他在每一篇访谈前都撰写了一篇随笔,如实表达他在跟随诗人回家的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这些构成了他与诗人对谈的背景,并不断修正着他的提问的指向。同时,作为世界的抒情者,诗人对于时光飞逝、人生无常、物是人非有着异于常人的敏感,他们更能道出人的本真的存在状态,以及为持存这一状态需要付出的艰辛努力。林东林作为访谈者的意图,也不只是为七位诗人“立此存照”,而是希望通过“贴身”的观察、了解和体验,来思索在急剧变化的时代,面临“失根”危险的人如何自处,又如何与他人相处。在跟随诗人回家的步伐和探询诗人写作的独特风貌的时候,这本访谈录提示着阅读者,诗人的问题也就是我们的问题;如果说有什么不一样,那就是诗人是“一个替别人做梦的人”(张执浩),在许多人的梦醒时分。

苏珊·桑塔格坦承:“我喜欢访谈的形式,因为我喜欢交谈,喜欢对话,而且我知道我的许多想法都是对话的产物。在某种程度上,写作中最困难的事是你孤身一人,不得不假装自己跟自己对话,这从根本上是一种反常的活动。”今天,对话活动显得意味深长,是因为它不仅契合了以对话达成共识、消除纷争、彼此尊重的时代潮流,而且,读者也可能被真诚、机智、风趣的对话“卷入”其中,借此清理自己的想法,反思个人的局限。《跟着诗人回家》无疑具有这种效力,一种既古老又新鲜的效力。访谈者林东林是一个替我们发问的人,他以发问来保持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并激发起读者去了解与自己不同的人的愿望,不再把自己闭锁在孤独中。在追问中,一线亮光或许会透射进平淡无奇、循规蹈矩的生活。在《跟着诗人回家》中,七位风格迥异、性情各具的诗人也许会同意,在今天,写作者的意义就在于,让写下的东西重新给世界以光亮,让他自己隐匿在黑暗中,继续做梦。

《跟着诗人回家》

作者:林东林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新闻推荐

老年大学招生爆满的启示

日前,广州老年大学晓园校区招生,5000个新生学位在网络报名开启后,一小时几乎被秒光。校方分批追加数百个学位,很快又爆满。有意思的是,报名的网络IP地址大量来自省外或国外,都是在外地旅游的广州长者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