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鼓浪屿申遗成功 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到52处

潍坊晚报 2017-07-10 12:50 大字

7月8日,在波兰克拉科夫举行的第41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福建省厦门市的鼓浪屿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此前一天,青海省可可西里已经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到52处,继续保持世界遗产总数领先的地位。

装饰风格影响东南亚沿海及更远地区

可可西里和鼓浪屿,一个是西北的“美丽少女”,一个是东南的“海上明珠”,它们的自然魅力与文化价值,在“申遗”过程中大放光彩。

鼓浪屿隶属厦门市,是厦门岛西南隅一座面积约1.9平方公里的小岛,位于九龙江入海口,与厦门岛隔着鹭江海峡相望。

鼓浪屿2008年启动申遗工作。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认为,鼓浪屿展现了在亚洲全球化早期多种价值观的碰撞、互动和融合,其建筑特色与风格体现了中国、东南亚及欧洲在建筑、传统和文化价值观上的交融。这种交融的产生得益于岛上居住的外国人和归国华侨的多元性,并因此形成一种全新的建筑风格——厦门装饰风格。这一风格不仅在鼓浪屿得到发展,还影响到广大东南亚沿海及更远地区。

鼓浪屿保护早早就进入法治轨道。2000年,厦门颁布了《厦门经济特区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2011年通过《鼓浪屿文化遗产地保护管理规划》和《鼓浪屿控制性详细规划》;2012年通过《厦门经济特区鼓浪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先后创造了150个“中国之最”

鼓浪屿这座小岛先后创造了150个“中国之最”:第一个引进摄影术、第一个引进足球、创办第一座女学堂、第一座幼儿园,还是西医来到中国的第一站等。

鼓浪屿为什么能够开创这么多文化地标?1843年,厦门开放为通商口岸。1903年,鼓浪屿成立了国际社区。当地中国人、归国华侨和多国居民汇聚于此,传统文化、华侨文化、西方文化相互交融,成为全球化早期阶段多元文化交流、碰撞与互鉴的地方。

上世纪初,鼓浪屿最多时有500多位外国人在此生活,南洋华侨等在岛上先后建起约1000栋风格各异的别墅洋楼;岛上有女子学校、幼儿园,引进了风琴、钢琴等西洋乐器,培养出殷承宗、许斐平、林俊卿等音乐家。如今,鼓浪屿的人均钢琴拥有率为全国第一,岛上有100多个音乐世家,2002年鼓浪屿被中国音乐家协会命名为“音乐之岛”。

今年5月,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正式开馆。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说,鼓浪屿历来享有“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美誉,鼓浪屿异域风格的建筑遗迹体现了中国近代与世界融合的人文环境,与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异域精品完美结合,相得益彰。

鼓浪屿研习中心古建筑修复师傅廖志堂从1995年上岛至今,已在鼓浪屿上修复了约100栋闽南风格的房子。他说:“在鼓浪屿,只有秉持工匠精神、修旧如旧,才能得到许可和认可。”

上岛游客控制在每天5万人以下

今年是中国成功申遗30周年。30年来,中国世界遗产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之一。申遗成功只是迈出了第一步。申遗是承诺、是决心,是中国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人文环境、不负自然环境和子孙后代的选择。

中国将更多依靠法律、依靠科技、依靠国内外合作与政府民间“总动员”,来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杜越表示,中国通过52个“世遗”,把最丰富的基因库和最具悠久文化的代表作推向世界,目前中国的“世遗”保护已进入新阶段。

在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管理中心,中心副主任蔡松荣展示24小时监测预警系统:不仅遗产单体,其周边的自然气象、游客环境等都进行实时监测。近年鼓浪屿游客井喷式增长。蔡松荣说,自7月1日起上岛游客控制在每天5万人以下,“天天会巡查,月月有报告”,定期研究有关数据,让鼓浪屿重现“海上花园”面貌。

世界遗产委员会第41届会议于7月2日至12日在波兰历史文化名城克拉科夫召开。本次会议共审议世界遗产申报项目35项,其中文化遗产27项,自然遗产7项,文化和自然双遗产1项。本报综合报道

新闻推荐

嵩山少林寺

少林寺常住院建筑在河南登封少溪河北岸,从山门到千佛殿,共七进院落,总面积约57600平方米。主要包括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等。常住院的建筑沿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