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吃了包治百病“特效药”,住院了!一位老人参加讲座被忽悠花费万元买保健品

济南日报 2017-05-25 11:47 大字

近日,78岁的董先生遇到了一件烦心事儿:他听讲座后,花了1万元购买了两套被称为“特效药”的健体口服液,结果高血压不降反升导致住院,仔细检查后才发现“特效药”竟是保健品。

为了领一双健身鞋 被忽悠去听讲座

78岁的独居老人董先生是一名退休工人,今年5月1日,他在集贸市场买菜时遇到了两名自称是某媒体的工作人员,并被告知该媒体为回馈读者举办健康讲座,凡是去听讲座的老年人均可获赠一双健身鞋。眼看着天上掉馅饼,第二天,董先生就和另外几位老年人来到了天桥区的荷花大酒店参加讲座。

“当时会场有两三百人,还让实名登记,我把自己的个人信息都填上了,第二天对方还收了100元的入场券,称讲座的第3天退还。”董先生告诉记者,讲座时间为4天,每天都需要签到确认,待最后一天讲座完毕时才能拿到健身鞋。“每天去听讲座还会给小礼品,我是为了领礼品和健身鞋才去听的。”

“特效药”实为保健品 食用后住进医院

董先生告诉记者,在讲座的第二天,一位自称从北京来的“专家”开始推荐一种名为健体口服液的“特效药”,并宣称可包治百病、延年益寿。“‘专家\’西装革履的,说自己是北京某机关医院的医生,一直说这种口服液能延长5至8年的寿命。”

“会场上有100多个人都买了,我也就跟着买了。”由于自己平时患高血压严重,加上会场工作人员不断游说,5月5日,董先生花了1万元购买了两套共6瓶口服液。第二天,董先生便开始服用“特效药”。

5月10日早上,董先生起床后感觉一阵头晕恶心,随后便住进了省立医院西院区。经过检查后,董先生被确诊为因血压升高引发的头晕。住院后,董先生仔细检查了“特效药”后才发现实为保健品,而医生给出的建议是,他的体质不适合食用保健品。

同类产品不到千元 提出退款遭拒绝

“我吃了不到一套,还有一套没吃,我打电话给对方说要退掉产品,但被拒绝了。”在住院后不久,董先生就向相关人员提出退货退款,但对方始终未给办理。

“健体口服液,主要成分:野生灵芝、杜仲叶、人参、丹参;保健功能:辅助抑制脑瘤、调节血脂、抗疲劳;本品不能代替药物。”在董先生购买的“特效药”说明书中,记者看到了上述描述。最底层写了生产厂家的名字:上海爱体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根据说明书上的联系方式,24日下午,记者联系了健体口服液的厂家,对方称之前并未有过食用该产品出现住院的情况,且消费者住院的原因复杂,不能归咎于产品质量。

随后,记者在网上搜索了上海爱体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相关产品,均未显示标价。同时,类似成分的口服液售价均在千元以内,如某国内知名品牌的灵芝人参口服液售价为每盒118元,某进口保健口服液为每盒918元,其中的主要成分为人参和野生灵芝。

特别提醒

保健品只适用于特定人群

24日下午,根据董先生提供的联系方式,记者联系了推荐听讲座的人员。针对董先生的情况,该人士称,他们只是举办了健康讲座,并未从事保健品销售。不过该人士转而又说:“我们只是推广平台,如果要退货还要给上级领导汇报。”

对此,省立医院中医科的一位主治医师称,保健品只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能调节机体功能,提高身体免疫力,但保健品不是药品,不能治疗疾病。

据了解,近几年某些经营者利用免费赠药、免费义诊、健康讲座等方式,诱导消费者购买大量保健品的投诉一直是热点。《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信息应当真实、全面、准确,不得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或者服务,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现场说明和演示,否则属于欺诈行为。

(本报记者 由亚男)

新闻推荐

北京多所高校2017年招生政策出炉不少高校专业调整

近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举办校园开放日活动,各高校介绍了2017年招生计划。记者观察到,不少高校都采用大类招生、调整专业设置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专业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