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祖父的弯刀

安庆晚报 2017-05-24 00:00 大字

[摘要]汪兴旺

 

家中存放着一把弯刀,经年没用,锈迹斑斑。弯刀是祖父年轻时从浙江带回的,至今算来快九十年了。

我从没见过祖父的模样,仅从长辈的口中略知一二。祖父生于光绪年间,主要生活于民国年代,想象中的他是位身着长衫、满头乌发、才貌双全、倜傥风流式的人物。我为这样的祖父自豪过,也为他的英年早逝而惋惜。

民国16年(1927年)冬,祖父与大祖父闹家庭矛盾,撇下结婚才年把的祖母愤然离家,投奔浙江孝丰县(今属安吉)大户庄上的远房亲戚,被委以账房管账,拿现在的话叫“打工”。三年后,经曾祖母一再央求,大祖父幡然懊悔,遣年方十七的伯父赴浙江寻祖父。谁知大户人家的小姐对祖父一见钟情,庆幸的是,年轻气盛的祖父在侄儿的苦苦相劝下,回心转意,毅然抛却儿女情长,打道回家。可是,祖父为人厚道,平日里急人所急,把积攒的“打工”钱都借出了,不料匆匆返程,一时难以兑现,仅讨回路费,余下的是一沓子欠条。祖父的行囊只有几件生活用品,包括被卷、胶靴、斗笠,再就是那把磨得锃亮的弯刀。时人编有顺口溜道:“浙江好搞钱,出门两三年。心向回家转,身无盘缠钱。”然而,祖母和全家都万分高兴。

回家后的祖父如浪子回头,立志成业,租种田地,卖过笔墨,他要凭自己的劳动换回尊严。那把弯刀随祖父从遥远的浙江竹乡来到老家,不嫌家贫,不辞劳苦,跟祖父

一道上山,冒着酷热伐木,顶着寒风劈柴,帮主人斩开生活的荆棘。带有天井的六间草房盖起来,在当时的乡村是件大事。祖父又带侄儿开挖池塘,方便祖母洗衣浆衫……从此,草庐薄田,粗茶淡饭,生儿育女,夫唱妇随。劳作之余,祖父不失闲情雅趣,画西游,谈三国,吹箫弄笛……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42年春,祖父因患“害肚角”的病,无医无药,病贫交加,最终夺走了他年仅37岁的生命。从此,孤儿寡母相依为命,在最困难的时候,拿谱纸换盐,弯刀却始终不弃,那是祖父唯一的遗物,看见它如同看见祖父。

记事时起,父亲每每拿刀劈柴,总说:“这把刀是你祖父从浙江带回来的!”或者说:“你祖父带回了弯刀。”祖母也爱唠叨:“那伢,记住刀子带回家,那是你祖父的。”后来只要谁提起弯刀,必提到祖父,仿佛是跟祖父借刀。当问起祖父的轶事时,不善言谈的祖母嗫嚅半天,老泪纵横。祖母老了,往事不堪回首,我不忍触痛她心底的伤疤。面对晚辈的追问,父亲无奈地摇头,歉疚地说:“唉,你祖父唯一的照片被我小时候弄丢了。”也难怪,祖父去世时父亲年幼,有些事他也是道听途说,故而祖父的形象在我脑海里模糊又清晰,清晰而模糊。了解欲的驱动,令我莫名地抱怨:念过私塾的祖父能书善画,何不以文墨传后,让子孙见字如面?

岁月倥偬,往事如烟。祖母和父亲都已作古,而那把弯刀尚在,睹物思人,不胜唏嘘。弯刀默默地见证了祖孙三代的悲欢离合,寄托了祖父的希望。尽管时光锈蚀了刀身,我仍然感到它的份量,抚摸,端详,重新打磨,锈迹剥落,青光毕现。哦,祖父用刚毅与忠厚重塑了刀身,用自尊与自强斗接了刀把。弯刀是祖父生命与精神的载体,是一首用钢水凝成的诗。我读了一遍又一遍,初步读懂了祖父短暂而漫长的人生。

新闻推荐

吃早餐次数越多学生成绩越高

新华社杭州5月22日电(记者余靖静)一项涉及浙江约8万名中小学生的教育质量研究发现,吃早餐对学生学习的积极影响远超学生参加校外补课、家长教育水平或家庭收入等方面的优势。该研究数据显示,每...

 
相关新闻
 
热门评论祖父的弯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