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零门票”要过几道坎?
随着第七个“中国旅游日”临近,跟旅游相关的新闻又热了起来。日前,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对外宣布:自5月19日起,天台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取消国清景区门票,免费开放。
所谓“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景区免门票表面上是大酬宾,其实“另有所图”。图什么呢?图人气,图口碑,图转型。对景区而言,最宝贵的莫过于人气,而免收门票对游客而言具有天然的亲和力——取消门票乍看之下是在“割肉”,做赔本生意,实则省下了一笔巨额宣传费用,不仅名利双收,还能改变“门票依赖”,倒逼转型升级。在这方面,杭州西湖景区就是最好的例子,自西湖2003年免费开放以来,游客人数不断上涨,不仅景区实现增收,还直接带动了杭州旅游产业的发展。
对于取消门票,游客总是喜闻乐见。不过盘点近几年的新闻,会发现各地景区俨然已经走上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有的拿自己开刀,拆除围墙,推动免费或低价开放;有的则在“门票经济”的路上渐行渐远,不断圈地设卡,门票越来越高。当然了,取消门票的还是少数,“涨价”出现的频率更高。
那么,“零门票”模式能否推广?应该说,取消门票是群众的呼声,从长远来看也是大势所趋。在大众旅游时代,景点旅游正发展为全域旅游,“门票经济”正向产业经济转变,而取消门票正是拉动全域旅游的重要方式。不过,从当前实际来看,并非所有景区都适合免收门票。比如分析免费开放的先行者,都是诸如西湖这样的知名、成熟景区,它们名声在外、人气爆棚,上下游配套齐全,不必以门票安身立命——这样的“资质”,国内很多景区目前并不具备。
此外,在门票取消的背后,也绝非下个决心那么简单。一方面,景区从收费到免费,需要政策配套。景区取消门票,意在吸引游客,延长行程,进而带动交通、饮食、购物、住宿等链条上产业的发展,说白了就是牺牲“小利”,做大蛋糕。但大蛋糕怎么分,这是个问题。从杭州等地的经验来看,景区免门票需要建立一个旅游收益再分配的合理机制,由政府财政对景区进行“回报”。这样的机制,各地有没有?
另一方面,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关键还是看观念。不客气地讲,当前很多景区除了圈一块地坐收门票,有点“技术含量”的营销、管理创新根本就不会,所以也就不乐意自砸饭碗。还有,不管是发展全域旅游还是壮大旅游产业,都需要政府部门谋篇布局、整体推动。(夏振彬)
新闻推荐
王可心钟勇辉泰戈尔的《飞鸟集》写的是诗,宋旭的“飞鸟集”说的是怀柔的鸟。从2009年开始,耗时7年多,最近,北京市怀柔一中科技教师宋旭的“飞鸟集”编纂已近尾声,3万多文字、近200张照片,...